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区域创新产出转化能力差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中国区域创新产出转化能力差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23:03:53

中国区域创新产出转化能力差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厉叶淼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杭州 310058)

摘要:技术创新通过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两阶段过程影响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5-1999年以及2000-2005年两个时间段的面板数据分析,分别从总专利数以及三种专利两个层次证实了三大区域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三地区创新产出转化能力的差异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得到三区域创新产出转化能力随着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原有的区域转化能力差距呈动态缩小趋势,全国趋于同一水平。

关键词:创新产出转化能力 区域差异 动态变化趋势

Regional innovation output conversion distance and its dynamic trend in China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stage of innovative investment, innovation output and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 30 provinces/cities during 1995 -1999 and 2000-2005 periods, this article analyz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outpu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s three regions, in which the author used different kinds of patents and GDP to stand for them separately. Further mor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distance of the innovation output conversion in China’s three regions and calculated the trend. Data shows that the innovation output conversion across China is reducing with time; and the existed conversion capacity gaps between regions are narrowing down gradually.

Key words: Innovation output conversion; Regional distance; Trend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使国家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对社会进步与综合国力增强有巨大的作用。熊彼特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强调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创新实现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1]。“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而其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经济总量正在不断发展,但同时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日益明显[2]。虽然中央今年来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3]。

中国三大区域之间创新产出的差距十分明显,由此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差距[4]。三大区域的创新产出的差距在日益扩大,是否同样会导致经济差距的继续扩大?这就涉及到将创新产出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能力问题。三大地区创新产出转化能力的差异,决定着是东部地区继续扩大领先优势还是中西部地区已在渐渐追赶。如果三大地区转化能力的差异确实存在,差异具体是多少、如何量化表示?这种能力的差异又是由何种因素主导?在主导因素作用下,东西部之间能力的差异又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国内学者研究区域创新能力差距,多集中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有的关于地区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对创新产出转化为经济效益能力的分解分析以及动态变化涉及甚少。本文试图通过对1995年至2005年中国30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分析,比较三大区域创新产出转化能力差异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帮助。

二、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综述

关于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具体影响方式与影响范围,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一直在延续。创新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需通过两阶段传递: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普遍被定义为技术创新效率[5]。贝格瑞里茨(Griliches)在1979年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的概念,奠定了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的基础,以后的该方面的研究一直以知识生产函数为基础展开,国内外都开展较为全面得研究[6]。

技术创新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芬兰Tempere大学Erkki Kaukomen 教授(1997) [7]

在评价研究发展的效果时,提出的表示研发成果可转化性的“Innovativeness(技术创新性) ”,较好地概括了二者的机理。他认为研发与产业经济的适应性是一个区域技术创新性的主要体现。如果一个研究开发活动与区域产业经济没有相关性,那么这种研究很可能会一走出实验室就中止。OECD 在一份题目为“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的报告中[8] ,也提到了“Innovativeness”概念。

国外学者对国家以及区域层面的创新产出转化能力的研究甚少,在类似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率方面,也没有国家层面的可靠的实证研究[9]。在企业或行业层面,国外学者利用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研发活动的收益率进行了计量分析。他们采取较多的是剔除资本和劳动回报的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度量企业的产出增长,使用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表示创新活动[10] [11]。其结论是研发活动的投入对于产出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国内学者对国家层面的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较为关注,总体思路是以专利数量等代表创新产出,以国内生产总值等代表经济增长,采用线性回归、协整分析等分析模型,探讨技术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刘华利用1985年至2001年全国专利授权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数据,构造二者之间一元回归模型,得出专利对GDP的回归系数为0.822。其还采用1996年数据分别讨论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2]。梁玺、朱恒源等利用1985年至2004年全国GDP、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模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认为:专利数量表征的创新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作用,其与GDP的弹性系数为0.124;发明专利表征的基础研究活动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弹性系数为0.113[13]。徐竹青对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与GDP关系的研究、鞠树成对专利申请量与GDP间线性关系的研究,都证明了中国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促进作用

[14] [15]

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的区域差异研究,较多集中在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普遍采用的有两类模型:一类是打分评估模型,即先建立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由专家确定权重,最后加分数加权加总,《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便是如此

[16]

。一类是计量回归模型,朱勇、张宗益用2000年至2003年各省(市)自治区面板数

据分析了我国八大区域R&D人员、R&D经费、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对GDP以及人均GDP的贡献率,并对比他们之间的差异。方曙、张勐等,采用1999年至2002年各省(市)自治区GDP、专利申请量以及专利授权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研究,但遗憾的是其并没有分析地区差异

[17][2]

值得指出的是,国内研究区域差异的文献,尚未涉及到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的二者的关系;研究创新产出转化能力的文献,尚未深入到区域差异层面,故未有专注于区域创新产出转化能力差异方面的研究。同时,虽然中国三大区域的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不断变化,但目前国内技术创新区域差异的研究,缺乏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因此分析我国区域创新产出转化能力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三、指标、计量模型与数据

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科技产出指标有:专利、科技论文、技术贸易、高科技产品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等。虽然将专利作为衡量创新产出水平的指标还存在诸多争议利数据应用于分析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重要作用

[20]

[19]

[18]

,但仍有学者将专

,Arundel也认为专利数据对创新分析仍有

。由于数据获取相对较为容易,指标较为可靠,文章选取总的专利受理量、发明

专利申请受理量、实用新型申请受理量和外观设计申请受理量为创新的科技产出指标。采用专利申请量而非授权量,原因是国外经济学家在同类研究中常采用专利申请量(Groshby,2000)。Griliches(1990)论证了专利申请量比专利授权量更能反映创新的真实水平,原因在于专利授权量受到政府专利机构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而存在失真的可能

[2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多加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大小的重要指标,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用GDP表示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

分析模型: 一元回归:多元回归:

lnYit?A1??lnPit??it

lnYit?A2?alnIit?blnUit?clnDit??it

lnYit:地区i在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人民币元)的自然对数值,代表各省

(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本文中作为被解释变量。

lnpit:地区i在第t年的专利申请量的自然对数值;

lnIit:地区i在第t年的发明专

利申请量的自然对数值;

lnUit:地区i在第t年的实用新型申请量的自然对数值;

lnDit:

地区i在第t年的外观设计申请量的自然对数值;这四个变量代表各地区创新科技产出成果,作为解释变量。

A1、A2为常数项,?it为误差项。

本文选取1995年至2005年11年间,各省市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科技部官方网站:http://www.sts.org.cn/sjkl/index.htm

由于西藏的数据较小且波动较大,没有采用。所以截面上总共有30个省市。 区域划分采用区域经济学的标准,并与统计口径相一致。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专利转化能力地区差异的现状分析

本文先根据2000年至2005年各省(市)自治区总体专利以及GDP的面板数据,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总体专利数据各地区GDP之间做一元线形回归分析,以分析三个地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国区域创新产出转化能力差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厉叶淼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杭州 310058) 摘要:技术创新通过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两阶段过程影响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5-1999年以及2000-2005年两个时间段的面板数据分析,分别从总专利数以及三种专利两个层次证实了三大区域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三地区创新产出转化能力的差异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得到三区域创新产出转化能力随着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原有的区域转化能力差距呈动态缩小趋势,全国趋于同一水平。 关键词:创新产出转化能力 区域差异 动态变化趋势 Regional innovation output conversion distance and it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