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州 - 低碳经济考试 - 90分高分试卷分解
[分值:2.0] 12.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包括()
认知性 (A) 可行性 (B)
可操作性 (C)
可承受性 (D)
[分值:2.0] 13.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应当以不破坏生态系
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其原则有()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A)
在开发利用可更新资源时,应与其再生增
(B) 殖能力相适应,与其补偿供给能力相平衡 在开发利用不可更新资源时,更应当设法 (C) 延长矿物的衰竭期 当生态平衡失控或失调以后,应尽可能地 (D) 恢复和重建。
[分值:2.0] 14. 为实现有效调控,政府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有()
明确产权 (A)
征收税费 (B)
财政补贴 (C)
市场准入 (D)
[分值:2.0] 15.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调整产业结构 (A)
优化能源产业 (B)
实现能源替换 (C)
发展低碳能源体系 (D)
[分值:2.0] 16. 温室气体( )
水汽 (A) 臭氧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分值:2.0] 17. 推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有()
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 (A)
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 (B)
调整光伏产业内部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C)
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突破 (D)
[分值:2.0] 18.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
损害生物 (A)
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B)
腐蚀建筑材料 (C)
腐蚀金属结构 (D)
[分值:2.0] 19. 紫外线的增强会导致( )
城市内的烟雾加剧 (A)
机材料加速老化 (B)
对人类健康有好处 (C)
使油漆褪色 (D)
[分值:2.0] 20.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
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A)
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B)
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C)
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D)
[分值:2.0]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A) (B)
[分值:1.0] 2. 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
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A)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