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道沟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精选文档
七道沟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1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内古生代地层发育,同时分布少量中生代地层。自老到新有:古生代地层有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中奥陶统多宝山组(O2d)、上奥陶统裸河组(O3L)、上奥陶统爱辉组(O3ah)、下志留统黄花沟组(S1h)、中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S2b)、上志留统卧都河组(S3w)、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S3D2n)、上志留统-中泥盆统罕达气组(S3D2h)、中-上泥盆统根里河组(D2-3g)、上泥盆统小河里河组(D3x)、下石炭统花达气组(C1h)、下石炭统查尔格拉河组(C1c);中生界地层有上二叠统下三叠统花朵山组(P3T1h)、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红层)(T1L)、中侏罗统七林河组(J2q)、下白垩统九峰山组(K1j);新生界地层有新近系上-中新统孙吴组(N1-2s)、第四系全新统(Qh2)。 区域侵入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岩性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及少量闪长岩脉。形成时代为石炭世及晚三叠至早侏罗世。对应的构造活动期次为华力西期及印支期。 区域构造:位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北段偏东侧,是由一套北东到北东东向压性结构面(褶皱、压性断裂)、北西向张性结构面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不十分发育的扭性结构面所组成。是规模大、形成较早的构造体系。它对区内的古生界乃至部分中生界地层及华力西期岩浆岩起明显控制作用。
矿产特征:该区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产区,区内有铜钼、砂金点、岩金矿点。斑岩型主要有多宝山铜钼(金)矿床、铜山铜钼(金)矿床、跃进钼铜矿点;矽卡岩型主要有三矿沟铜铁(金)矿床、育宝山铜铁(金)矿点、关鸟河中游钨锌矿点、浅成热液石英脉型主要有三道湾子岩金矿床、宽河岩金矿床、桦 皮 窑铅金矿点、小泥鳅河岩金矿床;浅成热液斑岩型有五道沟二支沟岩金矿床。 2矿区地质
工作区内地层有早古生界中?W陶统多宝山组(O2d),岩性为凝灰质砾岩及其凝灰质砂岩和板岩;上志留统卧都河组(S3w),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浅灰色岩屑砂岩、浅黄色粉砂岩夹薄层砾岩;上志留―中泥盆统泥鳅河组(S3D2n),岩性主要有粉砂岩、板岩、细砂岩、灰岩;下三叠统老龙头组(T1l),上部岩性为砂岩、粉砂岩,中部为红层,主要为紫灰色泥质铁质粉砂岩,下部岩性为泥岩夹中酸性火山岩、砾岩;中侏罗统七林河组(J2q),岩性有灰褐色砾岩、含砾岩屑砂岩、灰色中粒岩屑砂岩、细粒岩屑砂岩,灰黄白色砂岩、粉砂岩夹煤层、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碎片;下白垩统九峰山组(K1j),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凝灰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新近系上-中新统孙吴组(N1-2s),岩性为半胶结砂砾岩、砾岩、细砂岩、半胶结细-粗砂岩、含砾砂岩;第四系全新统(Qh2-),主要出露于工作区平坦沟谷部位,主要以冲洪积形成的松散沙砾石及黄土为
主。工作区大面积为老龙头组,多宝山组(O2d)只在测区西北角出露,孙吴组在工作区西南部有小面积出露,第四系出露于沟谷平坦部位。
工作区出露侵入岩主要为晚三叠到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T3J1ηγ),主要出露于工作区东部地区,出露范围较小,岩石局部糜棱岩化。
工作区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位于大黑山断裂附近,呈压性,走向60― 70°,南东倾,倾角70― 80°,长约50余千米。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期。控制着区内侵入岩的分布。
工作区蚀变矿化不强,以凝灰质砾岩和凝灰质砂岩的碳酸盐化为主,大量方解石细脉沿裂隙发育,局部偶见星点状黄铁矿化,局部见弱硅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近矿围岩蚀变以碳酸盐化为主。雄黄矿化主要发育普查区西北角地表及110米深范围内,呈薄膜状分布。 3矿床地质 3.1主要矿体特征
工作区目前共发现2条锑矿体和2条锑矿化体,Sb-1号矿体,为隐伏矿体,穿越厚度0.7米,平均品位0.72%,单工程控制,矿体赋存在凝灰质砂砾岩当中,近矿围岩蚀变为局部碳酸盐化,雄黄矿化沿裂隙面呈薄膜状分布较多。Sb-2号矿体,为隐伏矿体,穿越厚度1.0米,平均品位0.9%。矿体赋存在凝灰质砾岩当中,近矿围岩蚀变不发育。
Sbh-1号矿化体,为隐伏矿化体,平均水平厚度1.5m,平均品位0.214%,控制延深428m,矿化体赋存在凝灰质砾岩当中,近矿围岩蚀变不发育。Sbh-2号矿化体,走向北东,结合地表观察与物探测深结果看倾向分两组,一组倾向南东,倾角较小,一组倾向北西,倾角较陡,近于直立,平均水平宽度5.5米 ,最大宽度7m,平均品位0.207%,最高品位0.357%,赋存在凝灰质砂岩当中,矿体长度210米,近矿围岩蚀变不发育。 3.2矿石质量
矿石基本没有破坏原岩结构和构造。原生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矿、黄铁矿,一般产于岩石的裂隙面。辉锑矿粒度一般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