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6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语文3及参考答案
仅供个人参考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危 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和“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三)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选自鲁迅《祝福》)
14.作者突出写了祥林嫂的眼睛,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反映出她在遭到致命的肉体和精神打击后,对生活已经彻底绝望麻木的内心。 B.祥林嫂眼睛的变化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和悲剧命运。
C.揭示出她悲剧命运的根源是自身的麻木、无法适应鲁镇的生活。
D.眼神变化暗示了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迫害,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控诉。 15.下列对选文中加点部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祥林嫂去世时的年龄,和她的外貌形成对比。 B.细节补充,说明祥林嫂离开鲁四老爷家已经很长时间了。
C.间接说明了祥林嫂生活的困顿和落魄,与鲁四老爷的没有什么改变形成反差。 D.说明了精神压迫已经让祥林嫂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她比同龄人要苍老得多。 16.对小说以“祝福”为题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祥林嫂在“祝福”中怀着对地狱的恐惧死去,与幸福欢乐的节日气氛形成鲜明 对比。
B.在捐了门槛之后,鲁四老爷家依然不让她参与祝福的活动,这是压垮祥林嫂的 最后的致命打击。
C.解释了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也将有钱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形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成清晰的发展脉络。
D.“祝福”是一种祈福活动,祥林嫂的一生太过悲惨,却没有机会参与“祝福” 活动,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祥林嫂的同情。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请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 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暴秦之欲无厌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1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译文:等到李牧杀了进谗言的人,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译文:爱自己的孩子,就找个好老师来教孩子,可对于自己,却以从师为耻。 1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陶渊明原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
C.荀子的《劝学》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D.韩愈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杜甫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2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八声甘州》寓情于景、因景抒情,抒发了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感慨。 B.《旅夜书怀》以清丽雅致的月下江景暗寓了作者闲适淡泊、超尘脱俗的心境。
C.《琵琶行 并序》的诗眼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虞美人》以时间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四、古代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21. ,更那堪, !(柳永《雨霖铃》)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 发, 。(李白《将进酒》)
23.明月松间照, 。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4.凤箫声动,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5.乱石穿空,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综合实践与应用(本大题共2小题,1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我们初、高中阶段学习了很多小说、戏剧作品,其中很多人物形象令人终生难忘。班级决定开展一次“难忘的人物形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小明和他的同学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26.在准备阶段,班级要求同学们给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撰写一份说明书,张贴在班级 广告栏。150字左右。(6分)
27.在小组交流阶段,在组长小刚的组织下,小明等同学围绕活动主题交流自己最喜欢 的人物形象及其原因。下面是交流片段,请你补充完整画线部分的对话。(4分)
小刚:自从我们接触文学作品以来,了解到了很多的人物形象,有些令我们终生难 忘,下面,大家都来谈谈令自己终生难忘的人物形象。
小明:我先来说吧。我最难忘的是 ,因为 ……
小华: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中国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觉得外国有些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也很令人难忘。比如 ,因为这个人物 ……
小刚:大家谈得都很好。这些中外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情感, 寄托着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它们很值得我们青年学生去认真品味。 六、写作(3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探索和创造好的方法。请以“我学XX课的方法”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要求:紧扣说明中心,注意说明顺序,合理使用两种或以上说明方法;250字左右。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格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B 2.A 3.A 4.C 5.B 6.B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B 8.A 9.C 10.D 11.C 12.C 13.C 14.C 15.B 16.D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7.A 18.C 19.D 20.B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21.多情自古伤离别 冷落清秋节 22.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23.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24.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25.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五、综合实践与应用(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6.【示例】
《红楼梦》
又名:《石头记》 作者:曹雪芹、高鹗
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背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主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内容: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主题:反映社会矛盾,批判封建地主阶级传统思想。
评分标准:可以用条文式,也可以用短文式;标题1分;内容4分,要说明作者和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