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案例(1)
表4-4 本项目储罐储存参数 名称 原料油罐 轻组分油罐 重组分油罐 凝析油罐 工业萘罐 甲基萘罐 编号 201~203 209 204、205 207、208 206 211 容积 (m3) 直径 (m) 罐高 (m) 液位 (m) 数量 (座) 500.0 200.0 500.0 300.0 100.0 137.0 8.9 6.6 8.9 7.5 6.6 5.6 8.0 6.0 8.0 7.0 3.0 5.6 7.2 4.8 4.0 4.2 2.3 2.5 4 2 2 2 2 2
-13-
5 源项分析
5.1 事故发生概率
由于风险事故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引发事故的因素较多、污染物排放的差异,对风险事故概率及事故危害的量化难度较大。根据《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与方法》中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化工装置典型事故风险概率在1×10-5次/a左右。类比本项目装置的运行条件情况,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的原因和概率应与国内现有化工装置接近,工程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应略低于国内石油化工典型事故概率。因此,本次风险评价确定本项目风险事故概率为1×10-5次/a。
5.2 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项
5.2.1 最大可信事故
由本项目主要危险物质特性及主要生产设备操作条件(参见表4-2和表4-3)可知:本项目生产涉及的工业萘属低毒类物质(其他均属于微毒或无毒类物质),一旦发生工业萘泄漏事故,将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本项目生产原料及产品除石油树脂外,其余均属于可燃、易燃物质,当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产生的冲击波、热辐射和不完全燃烧产物CO气体,将严重破坏周围建筑、生产设施和损害人员健康,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本项目环境风险因素和事故后果分析见表5-1。
表5-1 主要环境风险因素及事故后果分析 (次/a) 事故 环境风险因素 生产车间发生泄漏/火灾 储罐严重破裂2 危险物质泄漏 储罐破裂发生3 火灾 1 概率 1×10-5 1×10-5 1×10-5 后果 采取措施 生产使用量少,影响范围和应急预案 程度小 具有毒性,泄漏量大,影响专人值班,应急预案 范围和程度较大 产生冲击波、热辐射和CO 储存区安置灭火器,影响范围和程度较大 专人值班,应急预案 由上表可看出,事故1发生时,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相对较小,不易引起环境风险发生;发生事故2时,原辅材料具有毒性,泄漏量较大,毒性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较大;发生事故3时,其火灾冲击波、热辐射将直接破坏周围建筑、生产设施和损害人员健康,并产生大量有毒CO气体,易于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14-
综上所述,虽然事故1、事故2和事故3发生概率相同,但是事故2和事故3产生影响严重,其环境风险相对较高(风险=概率×后果)。故本评价将因工业萘和原料油储罐破裂、引发有毒、可燃物质泄漏以及火灾、爆炸事故为最大可信事故。
5.2.2 最大可信事故源项
本次评价采取柏努利(Bernoulli)方程计算物料泄漏速度,其计算式为:
2(p-p0)
QL=CdAρ(———+2gh)0.5
ρ
式中:QL — 液体泄漏速度,kg/s;
Cd — 液体泄漏系数,0.6;
A — 裂口面积,m2(泄漏口直径100mm,大型泄漏事故典型值); ρ— 液体密度,kg/m3; p — 容器内介质压力,Pa; p0 — 环境压力,Pa; g — 重力加速度,9.8m/s2; h — 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
经计算,本项目各储罐泄漏事故源项见表5-2。
表5-2 本项目各储罐泄漏事故源项 密度 液位高度 泄漏速度 泄漏时间 泄漏量 储存介质 (103kg/m3) (m) (kg/s) (min) (t) 原料油 轻组分油 重组分油 凝析油 工业萘 甲基萘 1.0 0.9 1.0 1.0 1.0 1.0 7.2 4.8 4.0 4.2 2.3 2.5 56.0 41.1 41.7 42.7 31.6 33.0 10 10 10 10 10 10 33.6 24.7 25.0 25.6 19.0 19.8 事故源项 原料油储罐 轻组分油罐 重组分油罐 凝析油罐 工业萘罐 甲基萘罐 本项目储罐均为常温、常压储罐,由于工业萘具有低毒性,一旦发生储罐破裂,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原料油储罐数量多、储量大,一旦发生储罐破裂,其泄漏量最大,产生影响较大。故本评价主要考虑因工业萘储罐泄漏事故以及原料油储罐破裂、引发原料油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时,其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生产设施和人员健康造成的影响。
-15-
6 后果计算
6.1 工业萘泄漏后果计算
由本项目物质风险性识别知,工业萘属于易挥发、低毒性液态物质,其不同浓度阈值对应的危害见表6-1。
表6-1 工业萘不同浓度阈值对应危害 (mg/m3) 类型 浓度值 半致死浓度* 125000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75 空气质量标准** 0.003mg/m3 注:*-参考柴油半致死浓度;**—参照前苏联CH245-71“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因为工业萘沸点217.9℃高于常温,故当其发生泄漏时,会由于液面表面的气流运动而造成工业萘发生质量蒸发,其蒸发量计算公式为:
Q3=a×p×M×u(2-n)/(2+n)×r(4+n)/(2+n)/(R×T0)
式中:Q3——质量蒸发速度,9kg/s;
a,n——大气稳定系数,见表6-2; p——液体表面蒸汽压,1330Pa; M——分子量,128;
R——气体常数,取8.314J/mol·K; T0——环境温度,298K; u——风速,m/s; r——液池半径,m。
r=(S/π)0.5
式中:S——液池面积,m2。
S=V/Hmin=m/(Hmin·ρ)
式中:S——液池面积,m2;
V——泄漏液体体积,m3; Hmin——液层最小厚度,取0.01m; m——原料泄漏质量,kg; ρ——液体密度,kg/m3。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