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摘 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科学技术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于诸多新技术中,GPS的应用在范围上非常广泛,这一技术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最快以及最活跃的技术,已经在土地测绘当中有了实际应用。本文主要就土地测绘中的GPS技术的应用加以分析,将其和传统的测绘技术作比较,并对其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GPS;土地测绘;应用 引言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近些年,我国土地资源部门对土地方面依法进行了土地管理政策的实施,不仅需要全面的开展土地测绘工作,还需要应用一定的土地调查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分析,这样在管理中,还应全面开展地基测量工作,针对土地调查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其他的地籍测绘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将工程控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控制。而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是地籍测绘技术和方法的集成。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要任务就是获取准确的野外地形资料,在工作过程中运用GPS技术,可以消除时间紧,工作区域分散等不利情况,更有益于保证数据资料的精度和工程的进度。
1 GPS技术及其特点 1.1 GPS技术的原理
GPS主要是一种定位技术,其利用接收机和GPS卫星之间的距离作为最主要的观测量实现对目标体的准确定位。当地面用户的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到四颗以上卫星的信号后,通过使用伪距测量或载波相位测量,测算出卫星信号到接收机需要的时间,再与各卫星的星历相结合,将卫星至用户的多个距离球面相交后,即可确定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位置。 1.2 GPS技术的特点
GPS较传统的测量技术而言,其准确性更高,受外界影响较小,因此被广泛使用。90年代以来GPS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在空间定位技术方面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GPS测量三维坐标的方法是将测绘定位技术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整个海洋和外层空间,并将动态与实时(准实时)定位与导航相结合。从而大大扩宽了GPS的应用范围。GPS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还具有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提供三维坐标,可全天候作业等特点。
1.3 GPS相较于传统测量方式的优势
我国传统土地测绘工作中使用的测绘方法主要有平板仪补测法和简易补测法。所谓简易补测法,即利用钢尺等最简便工具,通过截距法以及直角坐标法等几何方法对实地进
行测量。平板仪补测法作为传统的监测方法,其主要缺点是效率低下,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精度非常不稳。例如,手持差分型GPS接收机,应用了最新的卫星定位技术,不仅改善了传统检测方法所存在的一些弊病,而且能够快速、精确地进行监测。其主要特点是快速、简便、易操作,并且能够应用于各种复杂的情况之下,使实时监测成为现实,进而让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现时性得以有效保证。不过,我国的土地动态监测系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些最新的GPS尖端技术应用到土地动态监测中,将会大大加快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 2 土地测绘中应用到的GPS有关技术 2.1 GPS静态测量技术
所谓GPS静态测量技术,主要原理是应用测量型的GPS接收机进行位置测定。在应用GPS静态测量技术时,往往在整个监测过程中,GPS接收机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此,在对数据进行最终处理的时候,接收机的位置可以视为一个定量。
2.2 GPS动态测量技术
动态GPS又称之为RTK。RTK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是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RTK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基准站和移动站。基准站主要是应用外置的大功率发射装置或者内置的微型
电台来发射数据信号,而移动站则能够同时对卫星信息和基准站的矫正信息进行接收。通过内置程序进而得到精确数据,通常可以达到厘米级别,完全胜任地球上土地测量的相关要求。
3 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及前景 3.1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
GPS对有关地籍控制的精确度以及密度均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地籍测量中,全区的控制测量成为了首要的任务,它已经成为测量有关地籍图件还有数据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界址点的服务,必须要对地籍控制网点的精确度还有密度进行严格的要求。GPS地籍网可以根据有关网点的密度分为基本网还有加密网两大类,基本网是负责比较大的测区。对于城镇的地籍控制中,因为该区域的界址点密度较其他区域的大,因此在首先保证网点的精密度的前提下,工作人员要对控制点的密度要求进行增大,确保能够方便测定界址点。
3.2 位置基准点的偏差对GPS网的影响
当应用GPS定位技术,而不是常规、传统的测量方式建立相应的地籍控制网时,因为应用GPS进行定位得到的是一个三维坐标差的数据,所以,GPS在对椭球面上的网形进行参考,与其在椭球面上的位置基准有很大关系。经度方向上位置基准的偏差甚至可以使GPS网发生整体翻转。因此,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