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3第三期课程简报 - 图文

2013第三期课程简报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0:31:18

主编:吴正宪 郑庆全 朱良才

责编:梁 娟 吕洪芹 于爱敏 修 洁

孙 鲁 王 娥 孔艳华

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 数学课程简报 (第三期)

2013年7月25日

运用“直观教学原则”解决问题

吴正宪 郑庆全

——从“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课例打磨想到的 今天大家看了威海市高区第二小学的梁娟和济南市中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姚慧明老师带领的研修一组老师们打磨的课例“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此课例历经2个月打磨时间,记录了由15位老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不断思考研究的过程。该小组磨课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本节课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关注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二是关注了问题解决中直观教学原则的运用与思考。这两点给大家提供了观课思考的视角。

一、关注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注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磨课研修主题之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了人生活中重要的事情。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代替,但是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不能替代的,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努力研究培养该能力的相关策略。通过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为其提供更多自己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于爱敏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导入环节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而把问题意识贯穿教学环节的始终,教师不断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期待孩子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再次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还不强,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的坚持。

二、问题解决中“直观教学原则”的运用与思考 数学学科与儿童认知有三对矛盾,即:

? 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形象的矛盾;

?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与儿童对事物理解简单化的矛盾; ?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与儿童接触生活知识狭窄的矛盾;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基于动作思维、形象的思维、符号与逻辑思维。小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脱离具体情境的从语言表述到语言表述;更不能离开现实,从抽象到抽象的概括。这样的教学不但会导致学生只对概念形式定义的肤浅认识,缺乏对数学知识内涵的本质理解,也会导致学生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的减弱,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研修一组老师们打磨的课例“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正是试图利用“直观策略”激发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为学生形成智慧,获得能力提供脚手架。“直观教学原则”提供了化解这三对矛盾的重要途径。

关注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经验基础设计教学。在课例中,执教教师于爱敏用点子图、队列方阵、油菜地、羽毛球等直观情境、直观工具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把数量关系、思考过程外显出来。点子图、直线、波浪线等直观手段为学生审清题意,理解运算意义,理清数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脚手架,也为学生进一步用算式解决问题提供了形象化的支撑。

借助生活实例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沟通概念与图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看、多操作,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多积累感知材料,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简单、形象的知识,让数学变得有趣、好玩。

此课的打磨,还需要静下心来进一步思考:如何理解直观教学原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 ? 老师们 在此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很是期待……

专家引领校本研修之三:主题探究式校本研修

总策划:吴正宪 郑庆全 朱良才 承担团队小组:团队三组

我们的观点:对主题探究式校本研修的理解和认识

主题探究式校本研修是指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中发现问题,进一步通过集体探索和研讨,提炼出主题,使校本教研围绕某一主题开展。主题探究式校本研修能够激发教师深入地思考问题,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把教师引入研究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李万江:主题研修小组形成的原则

1.主题研究的原则。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形成研究主题,采取主题式组合的形式,以研修主题凝聚起相关教师,及时而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和对教学问题进行主题式研讨,利于发挥教研组的组织作用和团队精神。

2.自愿组合的原则。教师间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感到困惑的问题,自愿组合,相互切磋,加强合作,共同分享。可在学科组内,也可跨越学科、年级的界限,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可在网络上,多种形式的合作无处不在。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各抒已见。大家在共同关注的主题下,进行教学实践的观察、思考、研讨、获得教学智慧,然后共同分享。通过自主、开放、宽松的研修氛围中形成研究型群体,教师在研修活动中,自我融入群体,提升教育的境界,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趋向。

3.团队协作的原则。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尽量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

姚宗岭:研究主题确立的渠道

主题探究式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主题不仅要能解决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还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潜在价值,因此主题要有现实性、思考性、针对性、挑战性。

1.立足经验,确定主题。一是立足于直接经验,主要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二是立足于间接经验,如教师在理论学习、思想交流中不明白、有歧义的问题等等。

2.立足科研,确定主题。在主题探究式校本研修中开展课题研究,是构建教师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在教研组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否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能否形成研究的合力,关键是课题本身能否引起教师的共同关注,是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通过课题的引领,各学科的教师在困惑中澄清问题、在合作中理清思路,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持续地关注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养成在课后能自觉地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习惯,这样才能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可持续的发展。

3.层层深入,准确定位。研究主题的确定要按照以下三个程序,一是提出问题,聚焦主题。提出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大家共同的和最想研究的问题,形成聚焦主题。二是梳理内容,确定课题。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找到研究主题下重要的课,从中选出本次课例研修的课题,同时梳理内容也能进一

搜索更多关于: 2013第三期课程简报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主编:吴正宪 郑庆全 朱良才 责编:梁 娟 吕洪芹 于爱敏 修 洁 孙 鲁 王 娥 孔艳华 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 数学课程简报 (第三期) 2013年7月25日 运用“直观教学原则”解决问题 吴正宪 郑庆全 ——从“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课例打磨想到的 今天大家看了威海市高区第二小学的梁娟和济南市中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姚慧明老师带领的研修一组老师们打磨的课例“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此课例历经2个月打磨时间,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