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 - 中国文学史 - 袁版文学史162
1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学史
第二章 隋及初唐诗坛
三、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与律诗的成熟和定型
五言律诗则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最著名:独有官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崔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中。
同样是写客居他乡的愁绪,写得感情真挚,景色清新,结构缜密严整。所以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创”,又说“初唐五言律,‘独有官游人’第一”。南宋陈振孙说:“唐初沈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甫之家传有自来矣。”(《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
杜之外,李峤有律诗一百六十余首,其中一百二十首咏物。崔融的乐府《关山月》很有气势,五律《吴中好风景》也颇有风致。苏味道以《正月十五日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琐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行歌莫相催”著名。
此外,这一时期除上述宫廷诗人外,还有一位诗人刘希夷值得一提。 刘希夷(651—680),字延芝,颖川人,高宗上元年间进士。少有文才,尤善从军、闺帏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时所重。今存诗35首,其中《代悲白头翁》是一篇甚为传诵的名作。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1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62
2
这首诗写了人生由青春年少到白发衰老的悲伤,但是,它却是作者在对人生深切感悟之后生发出来的富有哲理性的喟叹,因而它显得不颓靡,它分明是说,花开花落,年年如此,沧海桑田,历来这样,虽人世变易,而年年岁岁花相似,今之衰老者,昔日也曾青春年少,今日青春年少,来日也终将衰老,因而何必叹息,何必悲伤。同时这首诗是七言歌行,但却写得清丽可人,宛转流畅,对后来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诗中的警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传诵更广。
笔记_中国文学史_袁版文史162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