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案设计
课题 相差多少 教时 1 1.会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2.会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教学目标 3.在多种算法中,能选择最优的方法,计算“相差” 教学重点 在算线上,用“加”或“减”来计算相差 教学难点 理解“补充”和“减去”求差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兴趣。 1 师:小朋友,我们过完了愉快生活动,汇报。 的寒假,我们都长大一岁了,你们的个子是否也长高了呢?小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两个站起来比一比,说说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2 小朋友真的都长高了,那么同桌两个小朋友的身高究竟相差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本领(出示课题,相差多少) 学生仔细观察,全班汇报: 算线和数射线很像,但算线没有箭头,没有数射线那样有精确的刻度,在标出数字时,小的数字在前,大的数字在后,只是精略地标出位置就可以了,数字之间的间隔距离要看数字之间相差多少,相差大,间隔距离大一些,相差小,间隔距离小一些。 自主学习,1 认识“算线” 1) 师:小丁丁他们在寒假里发明,在算线上做加减认识“算了一条“算线”法可清楚了,你们想学吗? 线” 2) 画出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标出20、50、60、70、95 3) 仔细观察一下 ①算线和我们以前学的数射线有什么不一样? ②我们怎样把数字在算线上标出?
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得出算线的知识,培养自主探究。 2 请小朋友自己画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粗略地标出 50、55、60、70、75、81、85、100 并请小朋友说一说,画算线要注意一些什么? (一) 观察图意,理解“相差” 1 师: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东探究新东和丽丽也在比身高,我们来看知,计算看比的结果。 出示两幅图 “相差” 2 师:说说你看懂了什么?那么 丽丽和东东相差多少呢?小 是怎样想的,小巧又是怎样想的?怎样来列式呢? 3.师小结:通过比较,丽丽比冬冬矮,也可以说冬冬比丽丽高或丽丽和冬冬相差多少。 (二) 在算线上计算 1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了图,知道了丽丽和冬冬比身高的结果,但是100和78相差多少呢? 说说你怎样算? 加法 78+22=78+2+20=100 78+22=78+20+2=100 78+22=78+30-8=100 2 我们把计算过程用算线来表示。 3 小结:78再添上22就是100,求78和100相差多少我们可以想78再加上几得100? 4 用减法又怎样计算呢 100-78=100-70-8=22 100-78=100-8-70=22 100-78=100-80+2=22 5 请你在算线上尝试着自己算一算 6师小结:100减去22得78,所以100和78相差22,所以说丽丽比冬冬矮22厘米,冬冬比丽丽高22厘米,它们都表示冬冬和丽丽相差22厘米。 生独立看书完成,全班交流。(两数相差5的距离比相差15的要小一些) 同桌讨论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①78+( )=100 丽丽再长高一些才能和东东一样高 ②100-78=( ) 丽丽必须站在多高的凳子上才能和冬冬一样高。 学生汇报、板演 学生小组讨论,两两互说,全班交流。 学生练习并汇报,小组同学相互评价各种算法 让学生通过充分观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可以用补充和减去这两种算法,并能在算线上进行计算,正确求出两数相差多少。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了解补充和减去的含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孩子理解“相差”、“少了多少”、“多了多少”的关系,并能以多种的算法计算出结果。
独立练习,1 小丁丁有68个玩具小人,小胖熟练计算 有84个玩具小人,他们之间相差多少个小人呢?请你列出算式,并在算线上表示你的计算过程。 2 板演:学生的各种算法,并请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可以用“添上”也可以用“减去”这两种方法思考,进一步理解“相差”的含义。 3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画一画,算一算 28和57 24和63 36和54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让孩子们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能够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补充”和“减去”的计算方法很多,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当然,在算法多样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通过3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能在算线的帮助下,可以用“补充”和“减去”求得两数的差。 小结 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学生在学习“相差多少”这一教学内容时,已熟悉了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计算能生动清楚地展示加与减的过程。这节课新学的“算线”是一个草图,学生绘制容易,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清楚地思考,同样在算线上也能展现加与减的过程。 教案设计
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教时 1 1、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和千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3、能读写千以内的数。 4、按计数单位分拆千以内数,会用简图、连加算式表示数的组成。 1、“千”的认识。 教学重点 2、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3、 分拆千以内的数,用连加算式、简图表示数的组成。 1、“千”的认识。 教学难点 2、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3、 分拆千以内的数,用连加算式、简图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百数图,千数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引入 教师活动 师:春天到了,花圃里的花都开了。 (100朵花的图片) 师:有多少朵花? 师:(演示10个一圈)你怎么知道的? 用我们的学具怎样表示一个百? 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知识来学习更大的数。 学生活动 看课件 学生猜测 抽生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旧知和新知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也为新授的内容作铺垫。 新授 1. 借用百数图构建整百 出示700朵玫瑰 师:能用百数图表示这些花吗?(反馈→演示) 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这些花?“7”表示什么? 添加200朵玫瑰(900) 师:用百数图表示这些花,并把数写在位值表中。 你怎么知道的? 问:比较这3个数(100,700,900),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像这样末尾有两个0的数叫整百数。 整百数还有吗?可以用几个百数图表示。 2.构建整千 添加100朵玫瑰(1000朵) 师:怎样用百数图表示? 1000是怎么组成的?1000里有几个百呢?(板10个百是一千,1000里有10个百。) 师:1000怎么写? “1”表示什么? 我们把10张百数图连起来就是一张千数图。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与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从看实物图,让学生用百数图摆,并讲出数的组成,从直观逐渐过渡到抽象,利用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学生已经熟识 两两互说。 的百数图来摆更大的数,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更大的数得到初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步的感知,对 生两两互说。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更大的促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