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 第03讲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初级会计实务(2020)考试辅导 第一章+会计概述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二、会计基础(★)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概念: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
算账的范围是多大?多长时间算次账?用什么反映? (二)内容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空间假定)
概念: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应当集中反映某一特定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画圈)
具体要求: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
区别: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时间假定)
概念: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的削减业务。(永存)
具体要求: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应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3.会计分期(时间假定)
概念: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段)
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注意: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4.货币计量(主要手段)
概念: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进行计量,具有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作用。 思考:
那么多的计量方式,为什么单选货币计量?
思考:不同的计量如何反映3把凳子和5张桌子呢?
第1页
初级会计实务(2020)考试辅导 第一章+会计概述
注意: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基本假设中“持续经营”的具体体现的是( )。 A.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B.对自有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C.对外购置固定资产按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D.按年编制财务报告 【答案】C
【解析】选项A是货币计量的体现;选项B是会计主体的体现;选项D是会计分期的体现。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有( )。 A.合伙企业 B.有限责任公司
C.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 D.独资公司 【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均可以作为会计主体。 二、会计基础 (一)概念: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二)内容
具体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权责发生制
(1)概念: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看权利和义务) (2)具体要求
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
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3)适用范围
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 2.收付实现制
(1)概念: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支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标准。(看实际收支)
(2)适用范围
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例题】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表所示经济业务:
举例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第2页
初级会计实务(2020)考试辅导
收入 1 2 3 4 本月预收下月销货款5000元 本月预付全年的水电费2400元 本月销售货物8000元,实际收到货款5000元,余款下月收到 本月购入办公用品1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8000 1000 第一章+会计概述
费用 200 5000 收入 5000 费用 2400 【例题1·多选题】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有( )。 A.本期支付上期的房屋租金 B.本期预收的货款 C.本期预付的费用
D.本期售出商品但尚未收到货款 【答案】ABC
【解析】选项D是本期销售的,即使没收到钱,也属于本期的收入。
【例题2·判断题】权责发生制基本要求,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或费用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时就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 【答案】√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概念: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二)内容
1.可靠性(真实)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提示: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 2.相关性(问什么答什么)
第3页
初级会计实务(2020)考试辅导 第一章+会计概述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3.可理解性(通俗易懂)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我今年比去年帅了)。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如果按照规定或在会计政策变更后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2)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你比我帅)。即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不是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透过现象看本质)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举例:
6.重要性(分清主次)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提示: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该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如减值准备、保修义务、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具体要求:
(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收集各种原始单据和凭证)
(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进行账务处理,并编制财务报告) (3)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将财务报告并对外报送)
【例题1·多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重要性
第4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