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 doc

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 doc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8:29:3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

作者:洪涛清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5期

[摘要]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必须能很好地体现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所起的作用。为此,文章构建了一种“倒锥—网络”型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从宏观上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交往的特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师生交往模式 “倒锥—网络”型

[作者简介]洪涛清(1972- ),女,浙江缙云人,丽水学院数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几何学。(浙江 丽水 32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丽水学院校级科研资助项目“例证及推广Willmore猜想”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Y0603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3-0070-02 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教学资料的范围,因此教师角色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研究性学习课程成了一门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无论是哪种教学,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教师,否则学生将成为“断线的风筝”,造成学习共同体的崩溃。②研究性学习呼唤一种新型、理想的师生交往模式。

一、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③,没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学就无法存在,只有在交往、知识和经验方面存在差异的场合,才能有教学的出现。因此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即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与学总是在师生交往的背景下进行的,没有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就不可能产生教与学的活动。这样一来,“交往就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④。

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李威特(H.J.Leawtt)小团体交往模式理论,可把师生交往的人际关系分成五种类型:链型、Y型、轮型、环型、全渠道型,如图1所示。

在链型交往模式中,交往分为多个等级,交往只能纵向运行而不能横向运行,信息只能逐级传递,可见交往的渠道是单一的。在Y型交往模式中,交往也是分等级进行的,但所分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等级稍少,在部分等级中有多渠道交往。在轮型交往模式中,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多方面的,但学生之间的交往较少或几乎没有,因而不能满足学生之间交往的需要。在环型交往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较多交往,但都是单向度,依次进行的。在全渠道交往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多向度的交往,师生关系亲密,课堂气氛活跃,因而是一种民主、平等、多向度交往的师生交往模式。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成了学生的一员,教师的指导作用受到忽视,因而在活动中缺乏有力的组织,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交往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可见,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真正地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的内容,并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实施,成为课题研究的提出者、设计者和实施者。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是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往的学习指导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教师是学生之间的信息枢纽,是组织者和建议者。教师与每一个学生都保持着交往,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并促进其他成员之间的对话与协商,从而促进群体内部的信息交流。其次,教师是交往中各种关系的协调者。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要协调学生与家长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协调学生成员之间的关系,当组内发生冲突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干预与引导。再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控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指导学生做好各种记录,如数据收集、个人体验等。最后,教师还是学生研究活动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事先组织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可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与学生的交往进行,这种交往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个体之间的交往。 三、“倒锥—网络”型师生交往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李威特的传统小团体师生交往模式已不能很好地体现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交往的特点。研究性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需构建一种由教师组织、指导、监控,学生自主探究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即“倒锥—网络”型师生交往模式,如图2所示:

这种模式形如一个倒放着的棱锥,其底面是由多边形的所有对角线编织成的一个网络平台,因而称之为“倒锥—网络”型师生交往模式。 (一)“倒锥—网络”型师生交往模式的特点

1.指导性。棱锥的顶点代表教师(可以是多个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教学的第一线(演员)走向幕后操作(导演)。其主要职能是为学生创设研究情境,搭建一个“研究平台”,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 作者:洪涛清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5期 [摘要]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必须能很好地体现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所起的作用。为此,文章构建了一种“倒锥—网络”型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从宏观上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交往的特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师生交往模式 “倒锥—网络”型 [作者简介]洪涛清(1972- ),女,浙江缙云人,丽水学院数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几何学。(浙江 丽水 323000)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