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摘录(中学作文)
1
7-9年级作文教学科学有序化研究
张娜 河北师范大学
1.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
说“写作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受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发展的一种能力。”可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2.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在总目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 7--9 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又从写作意识、文体意识、观察能力、材料搜集、表情达意、作文评改、作文数量等多方面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3.朱绍禹指出:“研究作文教学程序,是扭转作文教学随意性、无
序化状态,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文训练体系的必然要求,可使作文教学走上科学化、合理化的道路。”“作文训练必须纳入系统、有序、科学的轨道。学生的作文,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有必要将作文训练纳入系统、有序、科学的轨道,从纵横双向进行结合,以替代过去那种由教师出题、学生做题、教师批改的传统作文训练方法。”另外,“加强作文训练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标’提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一定位明确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通过作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在面对世界的过程中,开阔知识视野。另一方面是通过作文教学,促
2
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朱绍禹著:《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第 175 页、第 177 页
4.张志公先生认为语言教学是一个大系统,它由三个子系统构成:
包括语言知识教学系统、言语活动教学系统和言语作品教学系统。其中言语活动教学系统由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三大要素构成,主要是作文教学,也包括说话教学,即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一种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并把语言知识内化为言语技能。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统一发展言语能力。因此他提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指导学生对具体典范的语言内容进行观察、分析、欣赏、模仿和创造性学习;其次,让学生掌握有关语言规律的科学知识;第三,指导学生说话和写作。
5.七年级的学生感性思维占据优势,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喜欢模
仿、容易被暗
示。这个阶段的思维训练重点就可以放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
们的记忆表象储藏上。而九年级以上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作文知识和写作经验,抽象
思维和理性思维占据优势,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这个阶段就适宜通过作文教学培养他们
的分析事物本质、寻找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刻性。
3
6.“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
合性实践活动,是
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 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4,第 161 页
7.对 7—9 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分析:
一、认知方面
1.观察力提高,能服从主体心理需求。 2.意义识记和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相对优势。 二、意志情感方面
1.自控能力有待加强,情感丰富而全面。 2.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3.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加强。
8.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系统中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对于作文教
学内容的安排,一部分放在了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系统中,与语文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形式一般为话题类的作文,六册书共 36 次作文。如下表一:
4
这些作文内容的设置“自始至终把学生置于综合性实践之中。36
次作文就是 36 次实践活动,都致力于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从生活中选择写作材料;或者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以及从报刊、书籍和其他媒体中获取资料,分析、研究问题。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系统化研究 温剑鹏 湖北师范大学
1.“记叙文,乃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基石,记叙文写好了一切皆活”。
何永康.从高考作文看中学语文教学现代化走向[C].中学语文教学忧思录,中国教育出版社,1998: 202
2.相比小学阶段的记叙文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由前者的写简单的记叙文,明确提出要“表达真挚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凸显事物的特征”,并做到有创意地表达;能依据中心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在内容安排方面做到详略有致、条理清楚。在写作的速度上,也由40分钟完成不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