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1专升本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引导归纳

2011专升本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引导归纳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8:12:59

100.班级授课组织四个基本特征:(P257-258)

⑴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 ⑵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 ⑶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

⑷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 101.班级授课组织的优势与不足:(P259)

优势:⑴相同或相近年龄和水平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全体

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前进;

⑵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进行,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⑶分科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对规定学科进行系统讲授,学

生也可借此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 ⑷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所有公民的基础学力的形成。

不足:⑴容易走习俗那个“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

⑵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

⑶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容易导致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

践能力的形成

102.20世纪初的个别化教学组织有二:道尔顿计划;文纳特卡计划。(P259) 103.道尔顿计划:(P260-261)

是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里形成的。该计划是在“自由原则”(来源于蒙台梭利的“自由”思想)和“合作原则”(来源于杜威的思想)基础

上确立起来的个别化教学组织,它通过⑴作业安排;⑵实验室;⑶成绩记录等措施而成功的将班级授课组织改为个别化教学组织、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为以学生自学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04.在道尔顿计划中,虽然还保留着班级的形式,但也是对班级授课组织的重要超越,作业

安排是个别教学的核心环节。(∨)(P260-261)

105.文纳特卡计划:(P263)

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在道尔顿计划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最先在文纳特卡镇公立学

37

校推行而得名。该计划是一种彻底的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该计划着眼于为儿童创造优美快乐的生活环境,既培养儿童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为达到此目标,该计划既主张通过个别化教学形式而让学生学习诸种学科课程,又倡导儿童自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

106.文纳特卡计划完全打破了班级教学组织,是对班级授课组织的彻底超越。(∨)(P263) 107.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 凯勒计划 (20世纪60年代末确立起来的个别化教学体系)(P263) 108.凯勒个别化教学体系的五个特征:(P264)⑴以掌握为指导;⑵学生自定步调;⑶教师

用少量几次讲课来激励学生;⑷使用指导性

教材;⑸安排学生助理。

109.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若干误区:“留级制度”;“降低学力水准”;“能力分组”。(P265) 110.“留级制度”带来的问题:(P265)⑴导致学生心理压力与负担,降低他们的成就动机;

⑵对学生和教育的人力、物力都带来很大的教育浪费

111.“降低学力水准”与留级相反,但却是一种“伪善的平等主义”,已导致“平庸教育”。(∨)(P265-266)

112.“能力分组”背后存在“精英教育”的遗风。(∨)(P266) 113.“能力分组”的教学组织有意义的两个前提:(P266)

⑴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

⑵我们能确实诊断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而且能够对学生能力的发展的未来方向作出准确预测。

114.从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种基本形式:(P267)

⑴同步学习;⑵分组学习;⑶个别学习

115.同步学习的涵义: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P267) 116.同步学习的特点有二:(P267)

⑴所有学生的活动取向决定于教师的语言之类的直接手段,以及学习课题、讨论之类的间接手段;⑵共同的教学对象、目标设定、直接的共同活动,形成了教师与班集体之间的亲密的恒定的关系。

117.根据师生相互作用的性质,可把同步学习的两种类型:(P267)

38

⑴提示型同步学习(学生学习以教师的教材提示<说明、讲解、演示>为中心); ⑵共同解决问题型同步学习(教师对全班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或生生对话与讨论

解决问题)

118.提示型同步学习不一定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的学习。(∨)(P267)

119.分组学习的涵义: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P268)

120.个别学习的涵义:是指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的问题解决学习。(P268) 121.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的及对其使用时的正确态度:(P269)

⑴关系:个别学习源于同步学习又回归同步学习,这是对个别学习与同步学习之关系的

基本概括。个别学习与同步学习互为基础,相互递进。

⑵使用时的正确态度: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与个别学习是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组织形式,他们各有优势与不足。对于任何一种学习而言,它适合于某一特定的任务,但未必适合于其它任务。所以,无论哪一种组织形式都不能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普遍使用。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要根据学生的年特点和个别差异、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根据特定的学习场合的需要,优化组合这些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

1.课程变革: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皆可称为课程变革。(271页)

2.课程计划:是对课程变革的理想及实现这种理想的具体方案的制定。(271页)

3.课程实施:是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271页)

4.课程采用:是指作出使用某项课程变革计划的决定的过程。(271页)

5.课程变革过程: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过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环节。课程采用是课程变革正式启动的第一个阶段,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是否决定采用某项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是课程变革正式启动的第二个阶段,它关注的焦点是课程实践中实际

39

发生的变革的程度及影响变革的因素。课程变革的最后阶段是对变革总过程的评估,即课程评价,它包括了课程变革的所有方面,其目的在于确定哪些因素与变革的研究和传播有关,怎样测量变革的实施程度,以及如何评估课程变革产生的预期或非预期的实际效果。课程变革是这些环节之间动态的、复杂的交互作用过程,而非单向的由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线性运作过程。(271-272页)

课程计划 课程采用

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 6.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272-273页)

(1)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um),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是就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即任课教师所理解的课程,这种理解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弱正式课程的某些预期的影响。

(4)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师领会的课程与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因为教师常常会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的变化对理解的课程作出调整。

(5)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7.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274-276页)

(1)涵义: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

4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00.班级授课组织四个基本特征:(P257-258) ⑴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 ⑵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 ⑶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 ⑷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 101.班级授课组织的优势与不足:(P259) 优势:⑴相同或相近年龄和水平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全体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前进; ⑵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进行,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⑶分科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对规定学科进行系统讲授,学生也可借此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 ⑷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所有公民的基础学力的形成。 不足:⑴容易走习俗那个“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 ⑵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