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诗歌鉴赏【必做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诗歌鉴赏【必做练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2:52:07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下列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写的是暮春,鲜花凋谢,词人感伤,惜春之情油然而生,不梳头也要去双溪赏最后的春景。

B.南渡的悲惨遭遇直撞词人心尖,“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将哀伤写得细腻感人,泪在言先,欲语却迟,愁绪更显浓重。

C.“闻说”“也拟”“只恐”六个字,用词传神,凸显了词人心绪的一波三折,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新鲜奇特。

D.“载不动许多愁”既借鉴了苏轼的“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化虚为实,又有所创新,舟轻愁重,意新语新,设喻夸张。

解析:词句无惜春之意,“倦梳头”表达了哀愁的浓重,不是为了去双溪赏春。 答案:A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思念的这份“浓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导学号 56070014)

谢 公 亭 李 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外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①谢亭,即谢公亭,在安徽宣城城北,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朓在此送别过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因地及事,次句触景生“愁”,同是一个谢公亭,风景也依然如旧,但在此送别友人的谢朓已不可得见,睹物思人,不能不生人事变迁、古今茫茫之慨叹。

B.颔联青天弧月,碧水长流是想象中的景,借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盛事难再的意味。 C.颈联是虚写想象中的情景,借春秋两季景物的不同变化来展现此处的人事沉沦与寂寞,令人于自开自落的荷花和飒飒秋风中的竹声里领略到“风景每生愁”的真切内涵。

5

D.尾联上句超越时空,纵贯古今,笔力雄健,意境高远。

解析:“借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盛事难再的意味”理解反了,应该是“借盛事难再来反衬大自然的永恒的意味”。

答案:B

(2)下列说法不符合这首诗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B.这首诗的含联、颈联对仗工整。 C.本诗是一首怀古诗。

D.李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解析: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答案:D

(3)“风景每生愁”中的“愁”的内涵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愁”的内涵比较丰富;既有思古人而不见的遗憾,又有对自己身世漂泊的叹怨,还有在昔日谢朓交游盛景衬比之下对自身境遇的寂寞之感,更有受馋遭妒内心郁结的抑郁。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解析:“沙场”指战场,不是运用典故。 答案:D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6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原:原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颈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C.尾联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解析:D项,“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从全诗来看,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看到“村桥原树”,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因而“忽惆怅”。全诗前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情感变化,借此突出其思乡之情。

答案:D

(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本诗广为传诵的写景名句,请针对诗句所用的艺术手法对该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过对“万壑”“晚籁”“数峰”“斜阳”等景物的状写,描绘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格调亮丽、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②上联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或答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③下联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美与多情,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④运用各种感官进行多角度状写。“万壑有声含晚籁”调动听觉,“数峰无语立斜阳”调动视觉,从而多方位、多角度地描写出山村迷人的景象。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解析:“抵万金”不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B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下列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写的是暮春,鲜花凋谢,词人感伤,惜春之情油然而生,不梳头也要去双溪赏最后的春景。 B.南渡的悲惨遭遇直撞词人心尖,“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将哀伤写得细腻感人,泪在言先,欲语却迟,愁绪更显浓重。 C.“闻说”“也拟”“只恐”六个字,用词传神,凸显了词人心绪的一波三折,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新鲜奇特。 D.“载不动许多愁”既借鉴了苏轼的“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化虚为实,又有所创新,舟轻愁重,意新语新,设喻夸张。 解析:词句无惜春之意,“倦梳头”表达了哀愁的浓重,不是为了去双溪赏春。 答案:A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