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知识与技能:复习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比较图形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教学 目标 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和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组织小组交流,通过比较异同,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复习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比较图形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重点 间的联系。 教学组织小组交流,通过比较异同,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 难点 核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什么? 问题 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 方法 教学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 预留 1、回顾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 汇报 2、这些图形又有什么特点? 3ˊ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 量。 板书课题 同学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复习,自我感知掌握知识的快乐。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并在合作过程中复习知识,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 问题出示自学提示: 出示 回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和体积计算公式,完成认真倾听 2ˊ 教材88页例题5的表格 自主组织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整理问题答案,教师 自主探究 探究 7ˊ 巡视指导。 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主导41 / 76
作用。 交流组织学生汇报: 完善 15ˊ 立体图形的特点。 (一)汇报长方体的特征。 1、 指名交流,师整理成下表: 长方体 顶点 线 面 有八个顶点 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 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 2、小结: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 (二)汇报正方体的特征。 1、根据上面的方法,自主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指名交流,师完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 正方体 顶点 线 面 有八个顶点 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2、师补充: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对比 讨论: (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三)汇报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征。 (1)圆柱的侧面又有什么特点?底面与侧面又有什么联系? (2)同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42 / 76
思考后回答,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课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小组中互帮互学,积极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想、说、问、归纳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参与意识。 (四)汇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和体积计算公式 A: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 体积=长×宽×高 V=abh B: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 332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棱长 V=a C:圆柱 2πr 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S=2πrh+2体积=底面积×高 D:圆锥 体积= V=sh V=1底面积×高 31sh 3 点拨归纳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可以表深入 示为:V=sh(注意单位的统一) 4ˊ 拓展反思 2ˊ 基础训练 4ˊ 学生用集合图来表示三者关系 1、这节课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师组织质疑。 1、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做1题:怎样量出一个马铃薯的体积? 2、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做2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八第4、5题。 学生质疑。 让学生先理解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 通过形式多样、有意,再同桌交流,层次并具有挑战性全班汇报。 出示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学生先观的练习,巩固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并学会察,再独立完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然后反馈。 数学问题。 延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提升 3ˊ 想法告诉大家。 43 / 76
板 书 设 计 思 升 反 华 课题 图形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放大与缩小,加深对轴对教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图形的运动,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学美。 称图形的认识,能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简单平面图形进行适当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核心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 环节 进一步巩固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放大与缩小,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能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简单平面图形进行适当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变换有哪些方法及特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图形变换的例子,是学生对已预留 1、同学们,古代人聪明吗?(聪明)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 汇报 很多地方用到了图形的变换。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举例说明。 3ˊ 2、谈话:刚才这些,都是图形的变换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的变换。 44 / 7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