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朝花夕拾学案
《朝花夕拾》导读学案
【写在开头的话】
1、导读目的: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通过《朝花夕拾》了解他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对旧社会的一些学习、规矩等的批判;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历史,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2、导读重点: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3、导读难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流程一
认知学习目标。由学生互相介绍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一)作者鲁迅: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
密的胡须成一隶体“一”字。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
检测:鲁迅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人 (原籍),是中国现代 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和_________家。第一篇白话 小说《 》,小说集有《 》、《 》散文集《 》 杂文集为《 》、《 》等
(二)作品:《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是 一部蕴含着 ————————的作品。《朝花夕拾》全书 篇文章,外加一篇 《 》,一篇《 》,是鲁迅惟一一本 集;是鲁迅回 忆 和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 ,是回忆 性 。
(三)写作背景:1926年是鲁迅生命中的“黑暗年”,新文化运动陷于低潮时期,而厦门大学的生活寂寥沉闷,他体会到现实中的各种不如意之事,尤其是他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最残酷的暴行:“三—八”惨案,他心爱的学生被杀害。他愤怒地写下《纪念刘和珍君》而遭到追杀,被迫过起了逃亡的生活。而《朝花夕拾》就是在他逃亡的生活中写下的,也许,越是在绝望的时候,人对往事的回忆越会显得深情绵长。鲁迅搜寻着自己成长史中细微而温暖的记忆。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
我们隐约可以感到,鲁迅当时的心境并不好,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了。”从中我们读到了鲁迅虚无悲观却深情绵长的心情。如果说,《野草》是鲁迅在“绝望中抗争”的心灵纪录,是鲁迅生命哲学的表现,《朝花夕拾》则是一种“在绝望中寻求”的心灵追忆,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中国生活的隽永的回忆。恰如鲁迅自己所说的,正是“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头出土了,写下了十篇《朝花夕拾》。” 流程二
初读课文,根据提示解答各题。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
人。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4、《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5、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6、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7、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1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1、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中,“长毛”指的是?
2、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3、《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什么故事?
4、《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三脚的鸟”指的是什么?
5、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什么?
6、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7、长妈妈教给我的“元旦的古怪仪式”是什么?
8、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尖锐的抨击。
1、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 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2、接着将—————————————————— 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 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 、————— 、—— —————、————— 等孝道故事,
揭露了———————————————————— 。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6)、《五猖会》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主要谈及哪两件事?
(7)、《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
(8)、《五猖会》中提到了哪两处古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9)、文末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你觉得仅仅因为父亲的阻难吗?
2
(10)、点评中说:“文章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你认为这里所指的“封建思想习俗”指什么?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1、《无常》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黑
无常又叫—————,人们喜爱的是—————。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
的来历是——————————————。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隐含着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救国的思想。
1、“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 2、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
———— 。
3、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这个
学堂四天教授—————— ,一天教授—————— ,因为感到“不合适”和“
————————”,他随后又考入了———————,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
欢阅读的一本书是 《 》,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 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回国后,他将—————— 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1、 作者在东京与范爱农发生的最大冲突是什么?
3
三、总结
1、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对《朝花夕拾》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其内容都是对往事的回忆,这些回忆是温馨的;借助这些温馨的回忆,作者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些批判是理性的。
2、透过这些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我们感觉到尽管幼年的鲁迅也被各种礼仪规矩压迫限制着,但带给他的回忆还是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吗?这种美好的记忆是他在“绝望现实”中还能够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根源。 [达标测评] (10分钟)
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
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
二.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结束语:《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
同学们尽可以随便翻翻。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