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2.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 .B.呼尔而与之。(而: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C.所恶有甚于死者。(于:在) .D.为宫室之美。(为:为了) .
3.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开头用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具体事物设喻,引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B.第2段以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为例,阐明了“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的观点。
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D.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世上存在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 B.孟子以具体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抽象的“义”和“生”,在二者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C.孟子在文中指出,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还是“万钟”,与“义”比起来都是次要的。
D.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5
参考答案
1.D 奉:侍奉。 2.C 于:比。
3.C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并不是恶的。
4.B 本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抽象的“生”和“义”。B选项把“生”和“义”的顺序颠倒了。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