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4年高三毕业班联考(二)文综试题 - 图文
A.官名 B.爵位 C.行业 D.谥号 2.下列符合书影作者主张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3.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
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
予焉。”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加强君主专制
4.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
成为“日不落帝国”。两者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共同点是:
A.拥有海军优势 B.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D.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5.美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英国的那种君主立宪制,而是选择了独具特色的、最适合自
己的政治发展道路。以下有关美国“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邦联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C.确立共和政体 D.逐步形成了两党制
6.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7.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不同点是
A.正面批判封建思想 B.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D.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8.天津近代工业博物馆是以“工业文化”为主题,时间从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到未来工业科技展 望。其中与天津近代工业的发展无关的是 A.天津开埠通商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洋务运动的开展 9.右图是近代故宫文物迁移路线图(部分),下列有 关图中标注迁移路线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B.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C.日军占领南京 D.广州、武汉失守
10.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 暗
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
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C.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1.2013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以下关于毛泽东的历史活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 B.土地革命时期——胜利完成红军的战略转移 C.解放战争时期——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小题,共56分。
1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1分)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2分)
材料二 16一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1546年 1619年 1621年 1663年 1669年 1702年 1704年 大学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卢卡西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萨维里几何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数学 植物学 化学 天文学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
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 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2分)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三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同文馆的处境(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处境的社会背 景。(4分)
材料四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
迁》
(4)根据材料四,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3分)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经济条件。(4分)
13. (20分)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真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 西方 1.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荀子主张以修养德性来“召福”。 2.家族“香火”旺盛成为个人幸福观的显著标志和重要体现。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幸福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而德行最根本。 古代 (1)从材料一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人民的笑脸是幸福感的重要体现。下面是美国人民在三个时间段的面部变化特征 时间 面部特征 (2)成因 (2分) 20世纪20年代 (狂妄——理性的丧失) 1929-1933年 1933-1939年 (4分) 1929-1933经济危机的打击 (绝望——末日的到来) (期望——新生的曙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