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秦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语文试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此时,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成为了书院是否有名的主要标准。
① 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 ② 主要以收藏图书的形式出现 ③ 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机构
④ 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 ⑤ 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
⑥ 元、明、清时,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直接控制 A.⑤②④①⑥③ B.②⑤④⑥③①
C.②①③⑤④⑥ D.⑤④①⑥②③
16. 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5分)
日前,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称,国外经验表明雾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马燕合依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认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雾霾治理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我国当前类似的污染阶段,目前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治理工作。国外经验表明,雾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17.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9 / 13
某个封闭的小山村一到春天就开满了野山菊,山民们都很喜欢这种浸山遍野的小花。后来有外乡人带来了风信子,山民们十分惊讶:这花外形好漂亮啊。后来又有人处入了郁金香。它高贵大气的外形和沁人心脾的花香赢得了所有人的青睐。渐渐地,人们无法容忍野山菊难闻的气息,他们将全村的野山菊统统砍掉。不久,人们又嫌弃风信子的花瓣太小,又将它们统统清除。现在,整个山村弥望的是郁金香的身影。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似;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⑥不少于800字。
高三第四次检测试题语文答案
1.答案: A 解析:强加因果。
2.答案:A 解析:并非势在必行的依据 3.答案:B 解析: A项,“必须缓行”应为“似可缓行”;C项,说法太绝对,原文是“短期内有可能??”,只表示一种可能性;D项,“不太可能带来更大的震荡”应为“将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4.A(诮:责备) 5.B
6.C(文中的“遵循当初老师的教导”错) 7.(l) 我不是儒生,为何要用儒生的标准来要求我?(非1分,奈何1分,责1分)
(2) 我不久就要做卿相,何至于谋取微薄的俸禄呢?(不日1分,谋1分,升斗1分) (3) 唉,世上那些终身拘于一隅、不知变通的人是很多的。假如不是那些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又怎么能了解贾生呢?(终身守一1分,与道屈伸1分,焉1分)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开宗,是河南商丘人。年轻时,行为放浪,不受拘束,十四岁跟从老师学习。老师原本是个儒生,做事喜欢循规蹈矩。贾生仰慕司马相如的为人,学习击剑弹琴,喜欢远游。老师认为贾生不像自己,就责备他。贾生就说:“我不是儒生,为何要用儒生的标准来要求我?”当天就除去学籍,离开后反而与闾里的年轻人为伍。闲暇时读书写文章,贾生求托当权之人,考秀才收获了第一名;这时贾生才二十多岁,越发自负其才。
陈腾凤来考评儒士,关照郡县的太守,要让贾生充任县官。贾生说:“我不久就要做卿相,何至于谋取微薄的俸禄呢?”推辞不去。贾生和同郡的张渭等人仿效阮籍豪饮六十天,白天射箭,半夜击鼓。根据宋代的风俗,元宵节要张灯结彩纵情喝酒。贾生带领他的一帮子人,疾驰一百多里,半夜三更到达睢阳。有个姓司马的人,是睢阳的大族,他准备了一个银瓢,里面可盛几斗酒,约定能将银瓢里的酒喝完的人可以将银瓢拿走。许多年轻人都喝醉了躺在地上,窘态百出。贾生忽然大喝着踏上台阶,拿起银瓢将酒喝干净,就将银瓢扔给仆人拿了就走,连自己的姓名也没有留下,在座的宾客惊讶地散去了。
过了很久,贾生越发贫困,盛夏之时,穿的短衣都不完整,路过集市,儿童跟在后面嘲笑他,贾生却不停地放声歌唱。恰逢太原的孙传庭调任商丘令,了解贾生,到任就引见贾生,每天前往拜谒。替他筹措钱财,帮他恢复了农田屋舍。
贾生总共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考中,于是大彻大悟,把平素所读的书都烧掉,闭门思索了十余年,研习前贤老师的学问十多年,最后闭目而坐深入思考,与侯方域、徐作肃来回辩论又达将近十年,最终遵循正道,天下之人称赞他是纯粹的儒者。
贾生年老之后,越发追忆年轻时游历京洛的过程,汇集所见所闻创作了《帝都》、《君德》、《相术》三篇文章。随后,雇船到金陵,泛游于吴越一代。贾生与侯方镇、侯方域结为不拘形迹的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10 / 13
侯方域说:“从我的角度来观察贾生,是所谓的“羊质善变”,但每次变化必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呢?还是与社会若即若离,轻蔑世事,是人们所称的“大人先生”呢?贾生年轻时像邯郸的侠客,后来却成为学识渊博超群出众的人才。唉,世上那些终身拘于一隅、不知变通的人是很多的。假如不是那些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又怎么能了解贾生呢?” 8.(5分)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点明感情2分,结合景物特点分析3分) 9. (6分)对比(2分),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2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0.【答案解析】(1)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1.EB(选E给3分 选B给2分 选A给1分)【解析】C项不是动作描写,而是神态描写;D项并没有直接表现对亲情的呼唤,而是只是一种对亲情赞美;A项,这几处“我”对于二乐并没有赞美,只是理解、牵挂、怜悯。
(2)①小说以“腊八雪”为背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东北寒冬时节,对漫天飘落的雪花的描绘,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营造出了清冷气氛。(2分)②在寻找小狗途中,对“风中打抖的烟筒”和“变成高高的雪山的煤堆”等的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严寒的气氛,同时也为下文二乐和狗崽被冻僵的情节做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也暗示了小说的悲剧结局。(2分)③选取寒冷的腊八雪天为背景,使雪天环境的冰冷和小狗身上的温暖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2分)
(3)①忠诚可爱。二乐有一条漂亮的长尾巴,每天早上都准时跳上床催我,天天陪我早晚散步,成为了我锻炼的好伙伴。是一个贴心的晨跑伴侣。②有时任性倔強。他在垃圾箱前发现一块骨头,在主人呵斥下,任然把骨头叼紧不放,主人再次训斥,它却调转了头,决心要跑,最后趁主人不在意,离家出走,可以看出他性格倔强的一面。②有情有义。在寒冷的雪夜,想要把捡来的骨头送给自己的“妻儿”,在雪地里把自己的羽绒小袄扯下来的,盖在冻僵了的狗崽身上吗,看到自己的“妻儿”已经冻僵,伤心流泪,可以感受到二乐具有“人情味”的一面。 (4)(每点2分。观点明确1分,表达规范1分)
观点一:情节多余。原因:①内容方面,该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小狗二乐不顾严寒,在冰天雪地的腊八天给流浪在外的一家妻小送骨头,最后被冻僵的故事,删除“后勤部长被冻僵”的内容,内容更为集中。②情节方面,以“小狗二乐”的故事构成了情节发展的主体,删掉“后勤部长被冻僵”,使结构主干更突出,不枝不蔓。③主题方面,小说通过小狗二乐的故事,显示出温暖、高贵的“狗性”,以此反思 “人性”自私、冷漠等种种不堪,发出人不如狗的慨叹,主题表现已经很完整、深刻,再加上情节,反而分散了主题。
观点二:情节不多余。①内容方面,小狗二乐不顾严寒送骨头,后勤部长不顾安危着单衣,都是不顾一切的舍己行为,两个故事内容上相辅相成,两者的形象相互映衬,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②情节方面,先写“后勤部长冻僵”,为下文小狗二乐被冻僵做了铺垫。③主题方面,加上“后勤部长被冻僵”在看似悲凉的故事背后,让我看到了二乐与后勤部长行为的高尚,在天雪地中感受到了心灵震撼与温暖,升华了文章感情。
12.(1)【答案和解析】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B项不全面,巴菲特常犯错误的原因不仅是“资本市场提供了无数犯错误的机会”,还有他个人主观上的原因;C项“无需管理”理解失误;E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介绍“历程”。 ⑵【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因为在人们心目中的巴菲特是高高在上、不可走近的神的形象,
11 / 13
有着不真实的虚幻色彩;②所以本文是把巴菲特作为一个有弱点的凡人来写,他有很多优点,但也会犯错误,突出了这一形象的真实可信;③也正因为巴菲特是一个真实的、靠自身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才能的人,而不是一个神,所以普通人才可以向他学习,这为结尾处作者的号召做了铺垫。(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⑶【答案和解析】答案:①作为首席执行官,巴菲特能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从那些他确确实实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将这些做法融于一种能让他尽情施展天赋的领导形式。②作为领导,巴菲特发现领导的手段就存在于他自己的个性中,包括他的信仰、诚实、公正、高远的理想。③作为管理者,巴菲特废除了常见的管理手段,唯一留下的控制方式是建立在充分地信任的基础上的,使经理们都具备主人翁意识并对他忠心耿耿,服从他的意愿。(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⑷【答案和解析】答案:[示例]
观点一:我认为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能力。理由:①巴菲特并非天生就具备杰出的才能,他的能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②他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规避决策失误,形成能尽情施展天赋的领导形式;③他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能让属下对他和公司忠心耿耿并服从他的意愿。(联系现实略)
观点二:我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个性(或“人格”)(或答“他有信仰,诚实,公正,有高远的理想”)。理由:①他虽然只是企业的经理人,却努力像一名所有者那样行事,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主人翁,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②他在自己忠诚于公司的同时,善于培养企业精神,用自己的人品影响团队,为公司的目标而共同努力;③他能推己及人,站在属下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属下提供比较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联系现实略)
观点三:我认为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高超的管理艺术。理由:①信任、放手;②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③让员工获得尊重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不是采取高压高控管理。(联系现实略)
观点四:我认为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善于抓住机遇。理由:①充分利用了资本市为他提供的一个博大精深的舞台;②善于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③为抓住必定会出现但只是难以预料的机遇而提前做好准备。(联系现实略)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观点明确,结合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论证,联系实际要恰当。 13. 【答案解析】B 解析:“异曲同工”的意思是“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殊途同归”的意思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根据句意第一句应选“殊途同归”。“敬而远之”的意思是“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望而生畏”的意思是“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第二句显然应用“敬而远之”。“无可非议”的意思是“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的意思是“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第三句应选“无可厚非”。
14。 【答案解析】C 解析:A项,杂糅,应去掉“是毋庸置疑的”。B项,偷换主语,“投票活动”成了“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的主语,可在“成为”前加上“它”。 D项,滥用介词,主语缺失。
15.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注意分析空格前的“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后文要解释两个内容:一是“官方机构”的作用,二是有无私人机构。然后分析几个句子之间的联系即可。分析时要注重语句中有标志性意义的词语,比如“不过”“越来越”等。 16. 【答案解析】科技部认为京津冀治霾进程将快过发达国家。(“科技部”1分;“京津冀”1分;“治霾进程快”1分;“发达国家”1分)
12 / 13
解析:本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在说雾霾形成的原因,其他几句是在说治理雾霾的时间,可见主要内容是治理雾霾的时间问题。结合语段,重要信息应是我国治理雾霾时间,第二句表示,发达国家需要三十年,我国治理的时间要快。学生根据理解,自己组织语言即可。 17.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18. 命题依据:
这是一则材料类材料。此类材料要求材料中的对象要有明确的寓意。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要合理明晰。如材料中的野山菊是普通的,甚至是低贱的,又是自然美的象征,却被山民抛弃;风信子是新生事物,但也难关键字厄运;郁金香是更加高贵的事物,受到人们的青睐。另外,材料要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能很快打开思想闸门;材料中野山菊是否应该被抛弃,郁金香是否永远有好运,这些都会引发考思考。
审题时,考生首先需要明确材料中的材料对象主要是山民和三种花,进而思考立意角度。三种花中野山菊和风信子属于一个角度,郁金香属于另外一个角度。
从山民的角度,可正面立意:①风信子和郁金香都是外来的花种,人们不断从它们身上发现新的美好,因此可以强调人有追求更美、更新奇的事物的本能;②见多才能识广;③多元的世界才更美丽。从反面立意;①难道野山菊就不美吗?人们却对它厌倦了,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可以驳喜新厌旧的思想;②要有包容的气度;③要承认并尊重个性差异。
从野山菊与风信子的角度,要正面立意;强调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不必改变自己。从反面立意;落后就会被淘汰,强调要学会与时俱进。
从郁金香的角度,可正山意;①它既没有野山菊难闻的气味,又比风信子花瓣大,因此它笑到最后,由此可得出只有综合实力强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②要有自己的优势。从反面立意:一枝独放不是春,单独的美不是真正的美。从写作对象看,可以是对艺术的追求,可以是对人和风景的认识,还可以是对社会百态的评价。
13 / 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