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
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
【知识梳理】
一.条件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成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兴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4)科技(理论):欧美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自然科学研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科学________应用于________。 二.成就及表现。 主要国家(中心):美国、德国。 成就 表现 意义 ①发电机成功研制②电动机制造成功、电力作为新能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 的广泛使用 ③发电厂出现与输变电技术日益完善、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________”。 ④电灯、电话等电器产品的涌现。 ①内燃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①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力,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②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研制成功。 的创制和使用 ②内燃机的发明推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③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交通工具汽车和化学工业产生,石油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飞机研制成功。 能源。 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 ________,制成多化学工业成为新兴工业部门;大大丰富 的发展 种化学合成材料。如________。 人类生活。 ①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②19为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提供方便,使世电讯事业的发展 世纪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实验无线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电报成功。 加强。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使用 取 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 的进步 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三.影响
(1)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________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和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3)工业生产结构:促成了________结构的巨大变化,________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
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比重直线上升,史称“________”。 (4)生产组织形式:在________和钢铁工业形成了________。垄断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5)世界市场:促成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________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①原因:_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型交通工具和________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②途径:列强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活动。
③表现:经济:世界________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________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产品销往全世界,________日益明显。
政治: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③影响:列强掀起了________的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互动探究】
1.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的?市场的确立表现在哪里?
3.垄断组织是如何出现的?怎样认识?
4.讨论: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时间 标志 主要特点 生产力 动力 能源 新兴工业部门 经济结构 交通工具 生产组织形式 主要经济侵略方式 世界市场 发明者 成果 开展的国家 产业部门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总结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过程 1 2 3 4 原因 主导国家 【重难突破】
一、两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创造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作为第一台真正的机器出现,随后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面世推广。
(2)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进入19世纪它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从而推动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新交通运输时代的到来。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交通运输: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赛尔分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学领域: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钢铁部门:出现新式炼钢法。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1877年,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二、两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
1.对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即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人类进入了大企业时代。这些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2.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三、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含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过程。
2.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新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与创制,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3.过程:(1)雏形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2)世界市场的拓展;原因: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4)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时,对外的殖民扩张,也造成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灾难,激起了反抗。
5.曾经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国家
(1)16~18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主导地位。
(2)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了主导地位。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共同主导。
(4)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主导世界市场。
(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四、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