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骨折术后康复
25
并尽快过渡到主动活动度( ROM )训练,切忌由他人做过渡的扳拗,以防止异位骨化的发生。术后第 2 周,疼痛与肿胀已基本消退,此期是肘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最佳与最关键的时期,应争取在 1 周内恢复至接近满幅度活动度活动的程度,同时还需要进行上臂与前臂各肌群的肌力训练,包括等张练习、抗阻练习与等速练习。肘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主动练习为主。术后第 3 周即可进入第三阶段康复,继续巩固与维持肘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加强肌力训练。术后 1 个月左右即可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尺骨冠状突骨折和桡骨头骨折 往往在术后仍需采用一定时间的石膏固定;无移位的肘部骨折则需 1 个月左右的石膏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由于粉碎严重,手术目标首先是恢复肘关节的大致形状,术后常需 4-6 周的石膏固定。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也需长时间的石膏固定。这些情况下的康复治疗与上述能够早期活动者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各阶段康复时间的延长,而且肘关节正常功能恢复的难度增大,总体效果不如早期活动者,骨折程度越严重,是石膏固定时间就越长,相应的最终结果也就越差。 康复 第一阶段康复在骨折临床处理完成后即应开始,注意石膏内的上下肌群静力性等长练习,以及非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训练,可做肩部的钟摆练习,肩带的主动上耸、下压活动,以及腕和手指的主动屈伸运动及抗阻练习。如有牢固的内固定,术后数天即开始连续被动活动治疗,可有效地保持关节功能。第 2 周时可增加做肩部主动运动,逐渐达到肩、腕和手指各关节的全幅活动度活动,进一步加强肌力练习。第二阶段时可每天定时去除外固定,由健肢或医务人员托住
26
肘部和前臂,小心地进行关节屈伸主动练习,是运动时患肢不承受重力负荷,练习后继续外固定。动作幅度与次数逐步增加,练习时切忌引起明显疼痛。肌力训练应增加等张收缩的内容。外固定去除后进入第三阶段康复,应系统地进行肘屈伸、前臂旋转的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力练习。为矫治前臂及手指伸肌挛缩或粘连,应分别在握拳及伸指时做腕部充分屈伸的练习。 ? 桡骨头骨折 桡骨头骨折时除影响肘的屈伸功能外,常造成前臂旋转功能的损害,应尽可能及早开始前臂旋转活动度练习。 肘部骨折的康复训练涉及到的主要问题依然是肘关节的屈伸,以及其上下肌群的肌力训练,包括前臂旋转肌群的训练,具体方法可参考肩部与肱骨干骨折时的相关图示。 异位骨化 肘关节周围创伤后异位骨化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位于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另一种位于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肉,成为骨化性肌炎。异位骨化的早期征象是活动度训练时疼痛日益加重,关节活动范围非但不改善,反而缩小;局部组织肿胀僵硬,并有明显的压痛。 X 线片可见一片云雾状的白色阴影,虽病情发展,其面积日益增大,密度加深,最后变成一片新骨,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骨化性肌炎一旦发生,须立即暂停肘关节活动度训练,采用三角巾或石膏托做肘部制动,并悬挂胸前,只能在不引起肘部疼痛的前提下做肩、腕和手指各部位的主动运动。待上述症状基本消除, X 线片上新骨阴影缩小、边缘清晰时,才能开始小心地进行肘部屈伸与前臂旋转活动,同样也须以无痛和主动活动为原则。异位骨化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时,须至 3-6 个月待异位骨化充分稳定后,做骨化块的切除与肘关节松解手术,术
27
后在重新开始活动度训练。 异位骨化重在预防。强力被动扳拗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诱因,必须避免。另外,文献建议肘部手术前 3 天或当天开始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如双氯芬酸钠, 25 毫克, 1 天 3 次,可有效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 前臂骨干骨折 前臂由尺骨与桡骨组成,近端与肱骨形成肘关节,远端与近端排腕骨形成桡腕关节,尺骨与桡骨相互之间还形成上下两个尺桡关节。前臂的主要功能除了使手部在上臂的基础上更加向外延伸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尺骨与桡骨间的旋转,其正常范围几乎可达 180 °,这就大大增加了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前臂骨折后,上、下尺桡关节受累,尺桡骨成角或骨间膜挛缩都会造成旋转受限,会严重影响手部功能的发挥。前臂骨干骨折康复的重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恢复前臂的旋转活动度,其基本目标是内、外旋转各约 45 °,以满足生活和工作的一般需要。 ? 前臂骨干骨折包括单纯尺骨骨折、单纯桡骨骨折(警棍骨折)、蒙特吉亚( Monteggia )骨折(尺骨上 1/3 骨干骨折合并上尺桡关节脱位)、盖莱阿齐( Galeazzi )骨折(桡骨干下 1/3 骨干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以及尺桡骨双骨折等。除无移位的单根骨折外,前臂骨干骨折为不稳定骨折,需手术治疗,术后可允许早期活动,不需石膏固定。 早期活动遵循一般原则,术后疼痛期做肌群等长练习与按 RICE 原则消肿治疗,术后 3-4 天即可开始肘、腕和前臂旋转的被动与主动功能训练及肌群的等张收缩练习。 4-5 周以后可有良好的功能恢复,重返社会生活。 非手术治疗者需 8 周左右的外固定,消肿后更换或调整外固定时常有骨折再移位的危险。外固定最采用者为石膏固
28
定,需要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并视骨折部位决定前臂旋转位置,增加复位的稳定性。小夹板固定的好处在于不必使肘腕关节连带受累,但有发生古筋膜室综合征得危险。由于骨干骨折的愈合较关节附近松质骨的愈合缓慢,故康复治疗进程也要相应推迟。在骨折临床处理后 5-7 天,开始肩与手部运动,术后第 3 周起做肘屈、伸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骨折愈合后,做系统的肘屈、腕活动练习及肌力练习,着重做恢复前臂旋转活动度及肌力的练习。做前臂旋转牵引及配合热疗的旋转牵引,可获较好疗效。 ? 康复 前臂骨折的康复训练主要涉及到肘腕两个关节,有时还会累及到掌指关节,肘关节与前臂旋转的训练方法已知前述,腕关节可做两个方向的活动,即解剖位置上前后向德屈伸运动与内外的尺屈桡屈运动。 腕关节附近与手部的骨折 腕关节是由尺桡骨远端、 8 块腕骨及 5 块掌骨的近侧端形成的复杂关节,能够做共 150 °的前后屈伸和 60 °的内外侧屈,是手与臂之间的环绕装置,腕关节的功能障碍也会严重影响手部的灵活性。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附近的骨折最常见的是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分成柯莱斯骨折、史密斯骨折、巴尔通骨折以及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其他的还有各类型的腕骨骨折和掌骨近端骨折,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月骨骨折、手舟骨骨折和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这些骨折大多数需要保守治疗石膏固定,即使需要手术者也常需术后的石膏固定,固定范围一般包括前臂和掌骨。其中,手舟骨骨折的固定范围还需要包括肘关节和拇指掌指关节。手舟状骨血供情况差,因而固定时间需长达 3-4 个月,并且还容易发生骨不连和骨坏死。 掌指骨骨折 常是手外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