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英语教育的探究
农村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英语教育的探究
摘要
本文旨在呈现和解决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育的问题。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育水平偏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技能差,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不高;加之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汉化处理,大大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育。本文也提出了一些 建议性的解决方式,并呼吁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给予政策倾斜,使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村英语教育 第三语言 英语教学 方法技能 课程标准
因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只占总人口的8%,而居住地却占国土的60%。这片土地主要在西部,其中有少数民族单居地区,也有大片少—汉杂居地区,我们通称为少数民族地区。在这样广大的民族地区搞好英语教学,对广大的英语教育从业人员自然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育前沿地区的教师,自当踊跃向前,尽微薄之力。为此,我们来共同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并呼吁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给予政策倾斜,使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一、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育现状
(一)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起步较晚,英语成为第三语言
少数民族地区是众民族杂居生活贫困、信息闭塞、英语教育起步晚的地方,语言水平落后,他们平时使用的语言交流大多是本族语,以较为进步的藏族为例,藏语是第一语言,普通话是第二语言,英语就成为第三语言。有的农村学生连标准的普通话都不会说,连普通话交流都存在问题。如,“吃饭去呢”,他们用藏语说,“饭吃去呢。”“她是一个好女孩。” 而他们用藏语说成,“她好的女孩就是。”
(二)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交通、信息闭塞,缺乏浓厚学习英语的氛围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交通信息闭塞,很少见到外国人,基本上没有外企在那里投资建厂,与城市相比,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没有学习英语氛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到英语知识,这不仅减少了学习英语的机会,更让学生觉得英语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联系,有个别学生甚至觉得学英语没有多大用处。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英语学习不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是英语造成他们英语学习困难的的环境因素。
(三) 少数民族地区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不重视英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态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农村的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中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太重视,即使他们重视也基本无力指导子女的英语学习,更不用说送孩子去辅导班了。有的家长还状告英语老师给他小孩多布置英语作业。因此,当学生在家里遇到问题或者有不会做的题时,只能“搁浅”,英语老师为了“明哲保身”,也就不敢多要求学生布置作业了。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如山,学习就寸步难行了。 (四)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英语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1、学校管理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一般班级学生容量大,一个班有50,60个左右的学生,这无疑对语言教学是不利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目的是:是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班级学生数大,对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任务型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课堂提问有局限性,老师在提问时不是让学生整体回答就是顾此失彼(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练习口语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更有一些学生学成了开不了口的“哑巴英语”,这使得一些学生的英语学习越来越困难。
2、教师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英语教师素质偏低,相对城市来说素质有待提高。很多优秀英语教师都调往经济较发达生源较好的城市;虽然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新理念并不一定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观察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弱;一些教师特别是地处较偏远的农村的教师对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这些都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使一部分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的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这也是农村英语教育水平不高的人为因素。
3、生源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低。很多基础较好的乡村学生都到县城去读书,乡村中心校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留在农村中学读书,剩下的是语文和数学总分不到60分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加考试。虽然现在大部分的中心校都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英语还是副科,得不到重视,每周不到两节课,老师上课也只是走过场。据笔者接触到的学生,大部分连26个字母都记不得,更不用说朗读单词啦。面对这样的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见,农村英语教育起点比我们想象要低得多。 (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综合素质低
1、学习基础较差。学力主要指必备的学习基础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由于农村小学的师资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一些
学生在小学启蒙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学习基础不扎实。具体表现为见识少,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接受能力较差,特别是其中大多数学生汉语拼音不过关。这不仅影响了语文学习,也影响到英语学习。即使小学是在中心学校就读的学生中也不乏一些学力基础差的。学习基础差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就产生了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有的学生甚至连学会26个字母都缺乏信心。
2、学习习惯不良。课堂教学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听课,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在大班化的教室里,上课时最容易分散注意力,特别是坐在后排的学生,由于座位离讲台较远,他们常常被教师疏忽,这些学生不仅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更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那么面对这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育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下面我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农村英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加大力度投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比如建立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输送有更高英语水平的英语教师到农村任教。
(二) 稳定农村英语教师队伍,避免频繁调动英语教师,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待遇,经常进行城乡英语教师间教学互动交流。频繁的调动英语教师,使本来已经适应原来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学生无所适从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必将使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上级部门应该鼓励城乡学校间进行互换教师进行授课活动,即派城市学校优秀英语教师到农村任教一年,农村学校英语教师到对口学校去取经一年,这样可以提高农村的英语教育水平。
(三) 学校、班主任和英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相信绝大多数学生还是热爱学习的,只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方法不对或找不着头绪罢了。家长和教师必须长期共同密切关注孩子的特长和爱好,一起赏识他们,一起引导他们。相信绝大多数学生还是热爱学习英语的,只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方法不对或找不着头绪罢了。家长和教师必须长期共同密切关注孩子的特长和爱好,一起赏识他们,一起引导他们。
(四)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加强和完善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整个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水平至关重要。英语教师要加强教研,相互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英语教育理念。
(五)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学习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方法技能,避免在课堂英语过程中方法单一,无法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运用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等,并在此基础上《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无定法”嘛。 (六) 农村英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习惯。对任何人来说,自学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意志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预习目标和内容,布置预习纲要,提示自学重点,克服预习的盲目性,同时培养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 农村英语教师要学习和熟练掌握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和课件制作。比如,运用远程教育英语资源进行教学,以及幻灯片、多媒体课件(flash、powerpoint课件)。农村英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主动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
农村英语教师要用好课堂用语,尽量多说英语,尽可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听。教师可以利用收音机、录像机、幻灯片、多媒体课件(flash、powerpoint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听英语歌曲、看电视电影和录像等形式提高英语听力。
在英语听说训练中,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角色表演。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主要让其用英语回答问题,讨论分析并复述课文,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采取启发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保持长久地保持学生的这种浓厚的英语兴趣。
三、值得思考和讨论
总之,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乡镇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英语教师基础和生源综合素质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直接影响英语教育课改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实施和落实,值得各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进行探讨。只有实事求是的分析现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水平。教育发展了,人的素质提高了,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书目:
1、李少伶,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基础外语教学研究,2002(11)。 2、胡春洞,王才仁,英语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王才仁 《双重英语教学法》。
4、张正东,为西部大开发编订外语教育政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