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乌苏市第四小学 张荣
回顾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目标,再分析三年级期末数学试卷,有一种回归数学本位的感觉。纵观整张试卷,注重了以《数学课程标准》 为精神指导,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分析、估计、比较、审题、操作和灵活应用数学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考察学生“双基”夯实、能力运用、思维拓展、习惯养成等数学综合素养。试题考察全面,难易程度为7:2:1。试题题多量大。
一、试卷总体印象:
“数学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点在试卷中得以充分体现,难易、分量适中。凸现“双基”要求,强调考察计算能力,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打牢“双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1、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涵盖本册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各知识点分布较合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主要有9个教学内容,分别为:测量中的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还有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各知识点在试卷中均有涉及,虽然各有侧重,但在试卷中的基础题和提高题中有恰当的体现。
2、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把知识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如:第一题的填空中的填适当的单位,期末考试的时间计算,判断题中分西瓜,解决问题中的1,3小题的开花店和计算路程题,这些题目同学生的生活都是紧密联系
的,学生通过考试就会明白我们的数学就来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不会觉得考试无味,学习无味。
从试卷整体来看,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应用知识”的形成。对三年级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得以体现,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老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体现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考查。如,第六题体现的是学生是否具有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能够灵活的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进行计算,又将知识巧妙的融进生活,让学生去理解,这一题型合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从答题情况分析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计算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得分较高。从学生的计算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说明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很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成;从学生的解决简单问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较强,对基本知识掌握得较好。在平时的数学课上,教师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教师十分注重积极的情感、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 从试卷看,90%的学生字迹清晰、书写规范。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可以说,这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组很多教师正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
实际之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二、典型错例分析
典型错例 出错原因分析 相应教学分析 今后具体措施 一、填空题8题,时间概念较为部分学生对时间再进行教学时,期末考试试卷上写着模糊,没有先把感觉较浅,65因为时间也要注意让学生先将65“放学时间为下午分钟看成一个小时是个抽象的东西,5分钟化成看不1小时05分5:50,在路上用了分钟,导致后面会出见,也摸不到,缺少相钟,然后再进行计算。15分钟,求回家的时现5:65这样的错误。应的生活经验,就很难间是( )时()分。做。 二、用心填一填这类的题在考教学时这种题练培养学生认真思3(2)题,一辆汽车前练习过,学生看似习过,学生没有很好的考的习惯,要让学生约重18()吨。简单,但由于学生对 对吨、千克这些质量进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质量的感受不多,无行亲身感受。 行唤醒,才不会错。法进行正确估计。 三、拼拼画画题,这道题比较灵学生不灵活是错教给学生思路的求拼成图形的周长。活,学生没有把这两误的直接原因,教师教同时,让学生能灵活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运用更重要。多培养形来计算。 题目能够灵活分析,多向、把逆向思维能力。甲乙两个图形先组合再计算。
三、出现问题的综合分析: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文字、图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2、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发现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往往在新课引入时比较注重,其实,每一个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是让学生简单面对理想状态的问题,不动脑筋的搬用公式、方法,还是将复杂情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的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算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组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4)试题量较大,并且所有题目都要通过一番思考才能得到答案,所以在思考过程中稍一马虎容易出错。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