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谭嗣同的思想

谭嗣同的思想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1:00:53

谭嗣同的思想

一、生平介绍

谭嗣同(1865.3.10~1898.9.2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维新人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产、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生母徐氏出生贫寒,作风勤朴,督促谭嗣同刻苦学习。10岁时,谭嗣同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复制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文章写得很有才华。他对传统的时文八股非常反感,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几个字。1876年其母病故,此后常为“父妾所虐”,“遍遭纲伦之厄”,遂对封建主义萌发了叛逆思想。

1877年谭嗣同又师从涂启先,系统学习中国的典籍,开始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此后又到兰州,在他父亲的道署中读书。1884年,他离家出走,游历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省,涉足江南塞北,黄河上下,行程八万余里。沿途中观察风土,结交名士并且受到了劳动人民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濡染,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的思想富于斗争性。1888年,他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

1

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华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妥协退让,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宗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紧张,沉重的民族危机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激起广大社会阶层的强烈愤怒和反抗。在这整理是背景下,谭嗣同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他总结过去,感到在读那些“凿空说经”的心性之学只是虚掷生命,寻求救国救民治路,成为他人生新的起点,从此致力西学,“长于旧学辞矣!”

1896年,屡试不第的谭嗣同由其父捐资江苏候补知府,南京候补期间见到了梁启超,从此一起探讨维新理论,泄露不少宣传变法的文章,次年完成他的主要著作《仁学》。1898年回湖南,倡设南学会,版《湘报》,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学办新政,使湖南风气打开。8月奉诏入京,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领导工作。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决心以身殉变法维新事业,留京不走,9月28日与杨深秀等人同时慷慨就义。次年遗骸运回浏阳,葬于南乡石山下,其著述后人辑为《谭嗣同全集》。 二、谭嗣同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抨击名教。

纲常名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中国历代封建思想家都一再宣扬它的神圣性,让人们向它顶礼膜拜,诚惶诚恐,不敢有半点冒

2

犯。谭嗣同在《仁学》中,却不顾“非圣非法”的压力,大胆揭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纲常名教的虚伪性,愤慨地指出:“俗学陋行动言名教,敬若天命天不敢逾,畏若固宽而不敢议。嗟乎!以名为教,则其教义为实之宾而绝非实也。实则名教彼而忽此,视权势之所积;名时重而时轻,视风俗之所尚。”这全是统治者为便于对人名=民施行“钳制之术”,而由人创造的。所以谭嗣同深刻指出:“独夫民贼,固甚乐三纲之名,一切刑律制度皆依次为率,去边已故也。”而人民却“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无论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

接着谭嗣同对封建名教的核心“三纲”进行逐一批判。“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谭嗣同对“君为臣纲”进行了激烈的抨击,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为了论证“君为臣纲” 之“无复人理”,谭嗣同从帝王的产生谈起,断然否定君主的神圣性和合理性,他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这就是说,在生民之初,君臣之间本是平等的,无所谓尊卑,也无所谓君臣,他们都是民,根本谈不上誰为谁纲的问题。那时不但君不能为臣纲,相反,如果君不为民办事,民还可以起而共废之,从而彻底否定了“君为臣纲”之说。

对“父为子纲”谭嗣同指出,父子之间,“子为天之子,父亦为天之子,父非人所得而袭取也,平等也”。就是说,每个男人既为又为父,又皆为天之子,在天面前人人平等,父和子之间也应当是平等

3

的。

至于“夫为妻纲”,更是“至暴乱无理之法”。他说:“夫既命为纲,则所以遇其妇者,将不以人类齿”,使妇女一直受着非人的待遇,不仅违背了“男女同为天地之精英,同时有无量之盛德大业,平等相均”的原则,而且违背了最起码的人道。为了使妇女摆脱“夫为妻纲”的束缚,皆有两厢情愿,并且“可合可离”,实行婚姻自由。

最后,谭嗣同总结三纲给人们带来的祸害,不惟关其口,使不敢当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三纲之慑人,足以破其胆,为此,谭嗣同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勇敢地“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

(2)追求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

在谭嗣同心目中,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是朋友关系,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惟独“朋友”一伦“最无弊而最有益”,因为它“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喂意。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因此谭嗣同宣称:“故民主者,天固之义也,君臣朋友也;父子异公异财,父子朋友也;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与教堂,夫妇朋友也;至于兄弟,更无论矣”。这种把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变成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的主张,是对封建秩序和封建等级关系的猛烈冲击,是对资本主义个性解放的热情礼赞和向往。 三、经济思想。

作为近代中国进步思想家之一,谭嗣同在经维新心方面也颇有见

4

搜索更多关于: 谭嗣同的思想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谭嗣同的思想 一、生平介绍 谭嗣同(1865.3.10~1898.9.2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维新人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产、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生母徐氏出生贫寒,作风勤朴,督促谭嗣同刻苦学习。10岁时,谭嗣同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复制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文章写得很有才华。他对传统的时文八股非常反感,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几个字。1876年其母病故,此后常为“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