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地域文化分类(刊稿)

浙江地域文化分类(刊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6:04:43

浙江地域文化分类

连晓鸣

地域文化分类是比较难的。笔者倾向于“地域+行政+人文”的划分法,即首先应强调其地理性,这是决定性的;然后再加上行政性,因为中国从秦代以降行政功能一直在文化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其三才是文化本身。例如,浙江省天台县关岭村地处天台与新昌交界处,跨绍兴府与台州府,一个村子有两种风俗,完全不同。因此,在地域文化划分上,行政是一个概念,文化又是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地理上的划分

当代,关于浙江地域文化划分的文章也曾有些,但一般还是侧重从地理上划分为主。徐建春从地理角度将浙江文化划分为六类:一是杭嘉湖平原文化区,水乡平原文化类型,更多继承了吴文化的特点,地理上是太湖平原的一部分,文化特点与苏南十分相近;二是宁绍平原文化区,是典型的滨海水乡平原文化区,地处会稽山、四明山的北麓和钱塘江、杭州湾南岸之间,越文化的中心地区;三是金衢盆地文化区,金衢盆地是浙江省最大的走廊式盆地,沿北东东方向横贯于浙江中部,其传统文化包括金华学派、婺剧、金华道情、婺州窑等;四是温台滨海文化区,包括温瑞平原和椒黄平原,因括苍山、雁荡山的阻隔,历史上与内地的交往相对困难,故语言、风俗自成一体;五是沿海岛屿文化区,该区滨临东海,海岸线绵延曲折,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形成了与海洋、渔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是一种典型

的海洋文化区;六是浙西南山地丘陵文化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是浙江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保留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传统文化。

“自然地理+行政区域+历史文化”

关于浙江地域文化的划分,明代浙江临海人王士性认为,“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闾阎易于富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而众庶小;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鸷愎,轻犯刑法,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与而傲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王士性首先从人文地理入手,即“泽国之民”、“山谷之民”、“海滨之民”对浙江区域文化进行了划分。

参照朱海滨的《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书中对浙江文化地理区域的划分,本人采用“自然地理+行政区域+历史文化”的方法,把浙江地域文化亦即“越文化”划分为四个亚文化区。

一是吴越——杭嘉湖(钱塘江以北)吴越文化。广义可称“江浙文化”,是一种分布在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大致包括今日的苏南、江西东北的上饶地区皖南和浙江省以及上海市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可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的文化类型。再聚焦到浙江现有行政区划,吴越文化,这里具体指其核心区

浙江部分的杭嘉湖,即杭嘉湖平原,是浙江最大的堆积平原,位于太湖以南,钱塘江和杭州湾以北,天目山以东,其包括嘉兴市全部,湖州市大部以及杭州市的东北部。谭其骧在谈到杭州时说“原来钱塘江两岸,自唐以前,经常分属于两个政区:在春秋为吴、越两国,在秦汉为吴、会稽二郡,在唐为浙西、浙东两道。政区既然分为两个,则浙西的都会当然在苏州(历史的,也是地理的中心);浙东的都会当然在越州(历史中心。浙东地理中心在金华,但开发较晚)。杭州地处浙西的边隅,只能做一个属县或属郡。把两浙并为一个政区实始于吴越钱氏的建国;自两浙而言,则苏、越皆有偏处一隅之病,杭州正为地理中心所在,吴越国的首都,便非此莫属了。”

二是古越——宁绍(今舟山历史属宁波)系“古越文化”地,即古越国。绍兴、宁波对浙江很重要,是越文化的核心区。宁波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是我国稻作文化最早发现的史前遗址。绍兴,又名越州、会稽。会稽郡因会稽山得名。相传夏禹时即有会稽山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将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此为会稽郡首见于史籍。汉初,“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领二十余县。其南有闽越,即秦代闽中郡。今天的“宁绍地区”,既有行政区划的内容,也含自然地理范围的界定,还兼顾以往研究中的一些习惯性指向。它主要是指四明山、会稽山以北的余姚、绍兴两地,特别是宁绍平原地区,还包括属浙东沿海丘陵地区的象山、奉化、鄞县、镇海等地,还有位于东西两端的舟山群岛和钱塘江下游南岸龙门

山以北的萧山中北部地区。

三是婺越——金衢严是浙江中西部很重要的地方。金华,春秋战国时,为越之西界。古称“婺州”。衢州,《国语》:句践之国,西至姑蔑。这里有8000~10000年前的上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人工种植的水稻;这里有商周以后姑蔑文化与越文化融合后形成的“乌伤文化”;这里更有唐宋元明以降的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浙东学派重镇吕祖谦、永康之学代表陈亮、明代开国大儒宋濂等。婺越文化区除了现金的金华、衢州,还包括历史上的严州。严州,也称睦洲,位于钱塘江中上游,原下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六县,即现在杭州地区的淳安、建德、桐庐一带。金衢盆地指金华、衢州、梅城(古严州府所在地)一带的衢江、兰江、新安江、金华江河谷地带。

四是瓯越——温台丽。温州、台州、丽水(处州),这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亚文化区。《吕氏春秋?恃君篇》高诱注云:“越有百种”,其中于越、句吴、杨越、闽越、南越、东越、山越、骆越、瓯越等,都是越族中著名的分支。温台丽在历史上均属东瓯地。这个瓯越亚文化区,即美国学者施坚雅先生提出来的经济地理概念“瓯、灵河流域”:温州瓯江流域包括瑞安一带,台州的灵河(江)流域,丽水(处州)是这一区块的腹地。历史上三地均曾经有过辉煌,在隋唐之际,台州的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寒山子及和合文化等,达到顶峰;自宋以降,温州的市民文化灿烂,不仅结出中国戏剧之花“南戏”之硕果,更有“永嘉学派”至今发挥着积极的学术引领作用;元末明初,处州

搜索更多关于: 浙江地域文化分类(刊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浙江地域文化分类 连晓鸣 地域文化分类是比较难的。笔者倾向于“地域+行政+人文”的划分法,即首先应强调其地理性,这是决定性的;然后再加上行政性,因为中国从秦代以降行政功能一直在文化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其三才是文化本身。例如,浙江省天台县关岭村地处天台与新昌交界处,跨绍兴府与台州府,一个村子有两种风俗,完全不同。因此,在地域文化划分上,行政是一个概念,文化又是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地理上的划分 当代,关于浙江地域文化划分的文章也曾有些,但一般还是侧重从地理上划分为主。徐建春从地理角度将浙江文化划分为六类:一是杭嘉湖平原文化区,水乡平原文化类型,更多继承了吴文化的特点,地理上是太湖平原的一部分,文化特点与苏南十分相近;二是宁绍平原文化区,是典型的滨海水乡平原文化区,地处会稽山、四明山的北麓和钱塘江、杭州湾南岸之间,越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