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书法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书写字底用笔方法正确。 难点:心字底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观察学生精神面貌,检查学生写字用具。 二、检查复习
复习“八字底、木字底”的用笔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心字底”,引导学生观察字底的形态及用笔方法。 3.字头书写指导:
皿字底:形态较扁。边竖内斜,行笔由重到轻。四竖间隔要匀,底横要长。
心字底:左点略低,右点略高,三点写在一条斜线上,后面两个点画要呼应。 4.范字书写指导
(1)说说范字有什么特点?该如何书写? (2)范写并讲解。
思:上窄下宽,长短相同。上部边竖长度一致,下横上斜度较大。下部三点依次渐高。
忽:上部撇不要过短,间隔均匀。下部中间点要小,右边点上提。
志:上部较窄,下部较宽,上下对正. 四、学生习字。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帮助后进生的分析、书写。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再举出些含“皿字底、心字底”的字来书写。 (2)展示优秀作业,并让学生进行评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指名上来书写:市 布 果 梨 导 寻
2、提问:你认识那些字底?(四点底、心字底、皿字底) 3、你平时在哪些字里见过这些字底? 二、出示例字,揭示新课
1、出示新字:点 黑 怎 想 盆 孟 2、齐读。
3、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 4、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规律。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指导书写
1、老师范写,边写边讲解重难点。 2、学生练习。 3、同坐之间评议。 4、展示优秀作品。
四、小结:字底就像每个人的双脚,要站得稳,站得牢,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第五课时 四点字
主备人:张文鼎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四点、心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点 ”、“热”、“烈”、“然”、“忽”、 “志”、“急”、“恶,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巩固“四点、心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难点:四点、心字底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点 ”、“热”、“烈”、“然”、“忽”、 “志”、“急”、“恶, 二 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
出示“敢、歌”两个字,让学生说说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然而在桌上书空练习及在纸上练一练。 2、新课指导。
出示四点、心字底例字,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四点、心字底都作字底,书写时要尽可能写扁,并成上收下放聚散状。 3、书写指导。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四点: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上下呈聚散状。
心字底:心字底三点分别为左点、挑点、右点,卧钩应向左上出钩,以平均分割上部空间。因为如向上出钩,字中宫空间就大,字形就松散。教师可向学生渗透“字宜中宫收紧”这一审美规律。可以人体身材苗条应收腰来作比,颇形象逼真。 (2)本节的关键词是:“变化与呼应”。
字要写得清楚、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还应有个“生动”的要求,具体书写时就主要体现在“变化与呼应”上,只要注意变化和呼应,字就会生动起来。
“变化”是自然的变化,是在笔画的形状和出势上的变化。如本课的重点就是点的变化,如四点底四点从左到右依次为左点、竖点、竖点、右点呈聚散状排列。心字底三点从左到右依次为左点、挑点、右点。这些点均以自然的笔势呼应。对于“呼应”的引导,教师可以人与人之间目光对视来启发。 三 例字指导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