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10.形貌昳丽。--昳(yì)丽:美丽。 11.朝服衣冠。--朝:早晨,时间名词作状语。服:穿戴。
1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13.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1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15.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谤:指出别人的过失。
16.臧文仲欲以辞告。--告:请求,这里指向对方请罪。
17.所以御乱也。--御:阻止。
18.寡君不佞。--不佞(nìng):谦辞,不才。 19.何恃而不恐。--恃,倚仗。 20.必不泯其社稷。--泯:泯灭。 21.重之以婚姻。--重(chóng):进一步,加深。
22.国民之殄病是待。--病:饥饿。 23.戾于敝邑。--戾:至,到达。 24。民羸几卒。--羸(1éi):瘦弱。 25.以纾执事。--纾:缓解。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可译作\用\。 2.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3.轻寡人与。--与:语气词,表示疑问。 4.虽千里不敢易也。--虽: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作\即使\。
5.以头抢地尔。--尔:语气词,可译作\罢了\。
6.徒以有先生也。--以:连词,因为。 7。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作\比\。
8。其为选事乎。--其,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可译作\难道\。 §16.---------------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不然,令尹其不免乎。--然:代词,这样。免:免除(祸难)。
2.殆必亡者也。--殆:情态副词,表示猜度,大概。
3.无一日之积。--积:积储,这里指储藏的粮食。
4.至于今秩之。--秩:常规。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常规。
5.而我取富焉。--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其中\是\指代\百姓家中无财物\这件事。 6.是不先恤民而后己之富乎。--先: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先。后: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后o
7.民之羸馁。--羸(1éi):瘦弱。馁(něi):饥饿。
8.日已甚矣。--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9.道殣相望。--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殣(jǐn):路上饿死的人。
10.民无所放。--放(fǎng):依靠。 11.溃而所犯必大矣。--溃:水冲破堤防。犯:侵害。
12.成不礼于穆。--礼:名词用作动词,以礼待人。
13.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甚:超过,胜过。
14.厉王虐。--虐:残暴。
15.民不堪命矣。--堪:经爱得住。命:政令。
16.是障之也。--障:名词用作动词,堵塞。 17.善败于是乎兴。--兴:体现。 18.其与能几何。--与:动词,赞成,赞许。 19.使越于诸侯。--越:传播,远扬。 20.宜及于难。--及:超上,遭到。 21.而修武之德。--修:研究,学习。 22.将弔不暇。--弔:忧虑。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归以语其弟。--以: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作\来\。 2.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发议论,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3.夫民心之愠也。--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其独何力以待之。--其:语气词,表示委婉的反问,可译作\怎么\。
5.川壅而溃。--而:连词,可译为\就\。 §1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