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mi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0202001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68学时/4学分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开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积分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说明
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有两大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本课程介绍的是微观经济学部分。微观经济学重点把单个经济主体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分析来说明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也就是说明供给需求如何调节经济,其核心是价格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分析市场经济机制的供求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学之于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性,掌握经济学理论的知识构架,学习如何使用经济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运行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和各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基本条件和原则,了解政府对微观经济行为激励和约束的效应,熟悉微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释现实中厂商和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基本动机,预测微观经济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行为结果和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评价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
讲授章序 1 2 3 4 引论 供求理论 效用论 生产理论 章题 学时 2 10 10 8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上机小计 学时 5 6 7 8 9 合计
成本论 完全竞争市场 非完全竞争的市场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博弈论 6 8 10 8 6 68 四、教学教法建议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特点主要是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理论讲授是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了解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律、微观经济的运行状况。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能够化解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难点,能够抓住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重点。理论讲授的手段是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最主要手段。
案例分析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厂商的生产经营决策与居民的消费决策都和人们的微观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将这些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引入课堂,就是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一方面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大力提倡的教学手段。课堂讨论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不论是理论讲授还是案例分析,都离不开课堂讨论的形式。在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课堂讨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重新定位。教师从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式教学;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而且通过观点的碰撞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练习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的重要补充手段。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变量的
单项数值决定的,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关系。所以,微观经济学一定要给学生布置各种练习题,通过做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特别是通过做计算题来加深对微观经济理论模型的理解。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 );两级分制( )
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3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50)%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使用教材: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曼昆:微观经济学(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3)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曼斯费尔德著:《微观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6)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 (7)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8)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9)约翰.D.海 《微观经济学前沿问题》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