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从厦门PX事件谈起
从厦门PX事件谈起
摘要 2007年3月发生的厦门PX事件引发人们对PX工业生产的关注。介绍了与PX生产紧密联系的烃类液相催化氧化的MC工艺过程。
关键词 PX PTA 烃类液相催化氧化 MC工艺
2007年3月发生的厦门PX事件,把本是一个普通的工业投资项目推到了危害厦门民众身体健康的风口浪尖上,成了一个很严重的环境问题。2007年3月两会期间,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教授为代表的105个政协委员齐声呼吁,联名签署了“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成为今年政协的头号重点议案。“厦门危险,PX项目必须紧急叫停,并进行迁址!”关于此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在此不再评述深究,但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更为关注PX事件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并以此为契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PX(对二甲苯,paraxylene的英文缩写),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38℃,主要用于氧化制取PTA(对苯二甲酸,paratoluic acid的缩写)。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PTA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俗称涤纶);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简单的说,PTA的原料是PX,源头是石油。涤纶用PTA占总量的75%,而化纤中78%为涤纶。这就是“化纤原料PTA”说法的由来。
翻开化学教科书,我们看到,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将甲苯氧化成苯甲酸。教学中,要将苯的侧链烃基氧化成羧基,我们均教导学生使用酸性KMnO4溶液。那么,工业生产中是否也是直接用酸性KMnO4溶液将PX氧化成PTA呢?
由PX氧化制取PTA是化学工业中烃类液相催化氧化过程的典型例子。烃类液相催化氧化过程可将大多数石油烃类化合物如烷烃、烯烃、芳香烃转化为重要的聚合物单体和各种有机合成中间体[1]。该过程中,MC(MidCentury)催化氧化过程工业应用规模最大,它主要应用于烷基芳香烃氧化制芳香羧酸的过程,本文将对烃类液相催化氧化的MC过程进行简单的介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