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11-12章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11-12章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3、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公式:P=
Wt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W 5、推导公式:P =Fυ
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
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动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3、重力势能
①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3
1 / 4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11-12章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4、、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不一定是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F1 L1 O L2 F2 2 / 4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11-12章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三种杠杆:
名称 省力杠杆 结 构特 征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L1>L2,F1< F2)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L1 1、定滑轮: 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1): F=G (2): S=h 2、动滑轮: ①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1):F=只忽略摩擦,拉力:F=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 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几分之一。 即:(1):F= 1G2物 (2): S=2h 1(G2动 +G物) 1Gn物 (2): S=nh 式中n是吊着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 3 / 4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11-12章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2、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 4、 机械效率: 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η= W有用W总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4 /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