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4:59:51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导向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涵义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 区别[来源:学&科& 含义[来源:Zxxk.Com]世界观 哲学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不是人人都有 形成 自发形成 人人都有 网Z&X&X&K][来特点 零散的 朴素的 系统化、理论化的 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①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联系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 区别 联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②哲学不等于世界观。关键看世界观是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 3.哲学与具体科学a 区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共性进行概括和升华的一门学问,从中抽取出

别 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b: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岐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岐,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

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物质 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

固有属性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和存在方式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是运动

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物质运动是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有规律的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方法论

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 意识的本质 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

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 人能够能动地 意识活动有目的性

意识 ★意识的作用 认识世界 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改造世界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原理+重要性)怎么样?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 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原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

真理 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原理、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方法论: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与唯一特性A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注意点:从中可看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具有可知性。) 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b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b

(1)区别:含义不同(略)。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c

(1)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注:在题中运用时,常把第5、6条结合起来用。)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导向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涵义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 区别[来源:学&科& 含义[来源:Zxxk.Com]世界观 哲学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不是人人都有 形成 自发形成 人人都有 网Z&X&X&K][来特点 零散的 朴素的 系统化、理论化的 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①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联系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