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二物理实验题复习
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题
一、机械运动
1、长度、时间测量(刻度尺、停表的使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测量结果记录为 mm或 cm。
(2)如图所示,图中指示的时间为 s,合 min。 2、探究实验:平均速度的测量
(1)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 测量运动物体的路程,用 测量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实验中斜面长3米,一同学测得小车由斜面顶端运动到中点需用3秒,从中点运动到
底端需用2秒,则小车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二、声现象
1、真空闹铃实验:
小明做真空罩闹铃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实验现象是 ;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 。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实验结论: 。 (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 2、声调、响度的实验探究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泡沫塑料球被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⑵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 ⑶加大敲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 ⑷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现象说明 。 3、水瓶琴实验
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往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 (1)当你用嘴贴着瓶嘴吹气时,你会听到音调有高有低,
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排列瓶子 ,这时是 在振动。
(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你听到的音调也有高有低,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再排列瓶子 ,这时是 在振动。
三、物态变化 1、探究某固体熔化成液体再沸腾实验中,得到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甲所示:
(1)图甲中AB段表示物质处于 态,CD段表示物质处于 态; (2)熔化过程中物质 热量,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是 min,该物质的熔点是 ; (3)如图乙,液体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有“白雾”,这是 现象(填写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4)“釜底抽薪”这个成语说明如果停止给水加热,水的沸腾会 (选填“停止”或“继续”).
2.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⑴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⑵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⑶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在
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3、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选择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哪个实验小组的方案好?请你说明原因。 (2)下表是一个小组的测量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海波熔点是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量,温度 ,熔化过程经历了 分钟。
四、光现象
1、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所示,如果入射角为40°,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的大小是 .
(2)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
验中的作用是: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 .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
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⑴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⑵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 ⑶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⑷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⑸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透镜及其应用
1、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⑴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 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 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
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⑴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⑵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⑶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六、质量与密度
1、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调节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由图16可得老醋的密度是= ㎏/m3。 2、小明利用两个相同圆筒形玻璃杯、天平(无砝码)、水、刻度尺、胶头滴管等器材测定食用油的密度。 ⑴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如图所示,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选填“A”或“B”)端,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将装有适量食用油和水的玻璃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用胶头滴管增减杯中水的多少,使天平 。
③取下两只玻璃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杯中水和油的高度h1、h2,则食用油的密度 ρ= (水的密度为ρ水)。
⑵小明认为两个圆筒形玻璃杯质量不完全相同会造成实验误差。请你也提出一项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 。
专题复习二: 综合计算题(注意:格式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过程、单位)
一、平均速度计算、回声定位应用、路程速度时间图像的应用 1、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的山崖驶去,在距山崖某处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鸣笛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以及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0min走了5.4km,休息10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20min.求:(1)前30min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3、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该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为 m/s,在第5s末的速度为 m/s,在前10s内的平均速度 m/s. (2)由图象可知该物体在OA段做 运动,在AB段处于 状态,在BC段做 运动,在CD段处于 状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