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 2)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2、情景化教学
3、重视社会性互助
四、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比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做得不好,会造成现在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
人本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与成长。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个人自主发起的活动。在教学上注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他认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主动学习,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来的。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的学习。(情景的构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