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桂林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4.6 主要工序专业概述
开工工程施工阶段,施工准备包括人员、材料、施工机具等的准备,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相关施工图纸的会审,各单位工程施工措施的策划等;根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下发的相关安全、质量文件,结合本公司和项目部的相关文件编制本专业的质量工艺实施细则、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等;施工人员进行班组的建设、材料和工机具的领用等工作;管理人员建立各项管理制度,编制施工资料模版、准备安全和质量的相关文件,做好工程开工前的交底资料的准备等;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预测本专业的施工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分析可能出现在施工中的不可预知的影响因素,做好施工工期和人员的调配准备。
本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精心施工。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必须密切配合,所有修改经论证后进行施工,特别是地基的施工工作,严格按要求进行验收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重点将按以下几点来确保工期:
1) 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的指导作用,加强各种资源力量的配备。
2) 积极与建设、监理、设计等参加单位人员沟通,及时解决工程相关问题,保证工程顺利开展。
3) 加强施工队伍的技能培训,组建一支专业性强、施工作风硬的队伍,提高施工功效。
4) 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站集中拌合,提升砼施工质量。 4.6.1 平面高程测量控制
本工程测量控制由设计院测设、提供的三个测量控制桩引测控制,所区控制网按二级导线和三等水准要求测设,导线点和水准点布设在所内,并保证其通视。高程控制按四等水准引入控制,沉降观测依据设计院提供的一等水准点按二等水准要求测设。
A、 测量控制程序
测量准备→征地线复测(全站仪控制)→引测工程临时控制桩和水准点→监理
复测验收→测量放线→平面、高程控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程永久控制桩和水准点测设。
17
桂林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B、 测量定位
a) 为保证工程测量定位的准确,本工程所区测量控制方格网的设置采用经鉴定合格、高精度的水准仪和经纬仪以及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并保证在有效使用期内。
b) 测量控制方格网的设置,根据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精度控制后低精度的工序程序,方格网控制点选定原则是能控制主要轴线和利于施工放线,控制范围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且视野良好,分布均匀。 2) 平面坐标轴线的控制
a) 根据方格网的控制点,采用经纬仪控制各主要轴线。轴线放完后,需经过四级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b) 测量控制方格网的测定采用极坐标法测量角度误差,用全站仪测设方格网点并校核丈量偏差,精确地定出方格网的每个控制点,然后进行校核使之满足精度的要求。在埋件控制点上用钢锯划出十字中心线标识。测量控制方格网测定后,按规程规范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复测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c) 注意方格网控制点的保护,避免车辆碰撞、碾压或大件、重物等放置其上。方格网控制点混凝土台表面标高为-0.1m(场地标高)。控制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在控制点的混凝土台外侧0.5m处,用钢管做临时维护栏杆,并刷上明显的红白相间的油漆标志。如因工程原因必须破坏时,以新测控制点代替。 3)
高程控制
a) 高程控制水准点由设计院提供的测量控制桩引测至方格网的控制点上,由项目质量部门验收合格,报监理复测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在使用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校验。
b) 高程测量应符合四等水准网的要求,按双测回方法施测,误差不超过20mm/0.5km。 4)
沉降观测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严格按设计要求埋设,一般建(构)筑物按规范要求,基础施工完毕后开始观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要求按照结构每施工完成一层观测一次。过程完工后,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当建(构)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进行逐日或间天一次连续观测,并及时向建设、监理和设计汇报,采取相应的措施。沉降观测有如下要求:
a) 始终使用同一仪器设备和专人观测。
18
桂林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b) 采用环形闭和方法或往返闭和法观测。 c)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d) 沉降观测资料及时整理,认真做好沉降观测成果表,对差异沉降超过设计规定立即报建设、监理和设计单位。 4.6.2建筑物基础及设备基础施工 4.6.2.1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施工: 4.6.2.1.1垫层砼施工:
基坑经四级检查验收合格后,测量放出基础垫层边框线,用木枋作边模,并加斜撑固定。用水准仪将垫层顶面标高标记在边模上。
砼采用集中拌合站拌制,机动翻斗车运至现场,溜槽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刮杆找平,抹子收面。在基础柱位置设4φ12插筋以备稳定柱钢筋之用。 4.6.2.1.2基础施工:
4.6.2.1.2.1定位放线:用经纬仪、钢尺、测距仪利用已建好的建筑物轴线控制网放出基础控制轴线,继而放出基础边框线和柱边框线。 4.6.2.1.2.2钢筋安装:
在垫层砼上按底网筋间距画线,根据画线将纵横底网筋绑扎就位。
柱钢筋:按垫层上所放柱边框线,将柱钢筋安装就位,基础内用三道绑扎箍筋,露出基础面绑扎四道箍筋保证上部钢筋骨架成型,搭设脚手架固定钢筋骨架。 4.6.2.1.2.3模板施工:模板使用覆塑胶合板制作大模板,φ48普通钢管脚手架加固。
钢筋支撑混凝土钢筋模板说明:1、基础模板采用木方、脚手架管和 扣件加固。3、架在模板上的100*100木方两端和 模板固定牢固。钢管脚手架木方基础模板加固示意图19
钢筋支撑制作图 桂林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放大脚各台阶之间用50×100mm木枋架起台阶上的侧模,木枋架下设钢筋支撑,模板侧面用钢管脚手架作围檩、斜撑和打入地下的钢管连接保证模板体系的稳定性。 4.6.2.1.2.4砼浇筑:砼用溜槽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浇筑时以台阶面为分界线,分阶段浇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插入点均匀布置,并避免振动钢筋、模板。第一台阶浇筑完成后,停歇1-2小时,但须在砼初凝前浇筑第二个台阶砼,振捣时振捣器需插入下层砼100mm。
4.6.2.2块体设备基础施工:
块体基础砼施工同独立柱基础第一台阶施工基本相同但该类基础有予留螺栓孔。基础顶面高程精确抄点控制(在每个角点处,且间距≤1m),并设置阳角线条;浇注时严格控制砼水灰比,避免砼收缩过大,保证基础顶面高程,为安装做到无垫铁施工创造条件。
螺栓孔留设:用五层胶合板按留孔大小制作木盒,用钢筋架临时定位,砼初凝后终凝前拔出,砼浇注时设专人负责拔盒。 4.6.3 脚手架工程
1) 施工程序:编制脚手架施工方案→进行交底→脚手架搭设→挂设安全网→组织验收→合格(不合格)→投入使用并挂牌(整改后重新验收)。
2) 在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脚手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
3) 搭设场地应平整、夯实并设置排水措施。立于地面之上的立杆底部应加设规格不小于2000×200×50mm的垫木、垫板或其他刚性垫板,每根立杆的支垫面积应符合规范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4) 脚手架的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照以下规定程序进行: 按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设置底座或标定立杆位置;周边脚手架应从一个脚部开始并向两边沿伸搭设;“一”字形脚手架应从一端开始并向另一端延伸搭设; 应按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向扫地杆连接固定,然后装设第一步的纵向和横向水平杆,随之矫正立杆垂直之后预以固定,并按此要求依次向上搭设;在设置第一排连墙件前,“一”字形脚手架应设置必要数量的斜撑;以确保构架稳定和架上的作业人员安全。边长大于或等于20m的周边脚手架,亦应设置必要的斜撑或地锚拉设;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和连墙件应随搭设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顶层连墙点之上的自由高度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