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测量课程建设方案框架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筑施工测量课程建设方案
一、现有基础
描述课程类型与定位:“建筑施工测量”主要培养适应生产一线建筑施工测量员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根据生产一线对高等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该课程以建筑施工测量为基础,遵循规范规程,培养学生应用仪器工具进行各种建筑场地控制测量、土石方测量、建筑物定位放线、建筑物变形监测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已有资源和取得成果:“建筑施工测量”课程自开设以来就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2016年被完成院级教改课题。
教学团队情况:“建筑施工测量”课程组已组建一支专兼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5人、兼职教师3人,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教改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根据课程特点,积极探索符合职教规律,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实习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库。积极有效应用“蓝墨云”等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和考核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二、建设目标
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院级教改课题的建设,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按照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建筑施工测量
课程体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为基本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的就业岗位、任职要求为基本思想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三、建设内容
1.以“单位的需求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
为主动适应国家基础建设及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总体建设思路,课程内容改革以通用性、实用性、实践性、前瞻性为原则,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通过对单位进行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明确培养目标,调整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整合为监测技术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工程实践三大块。 2.根据课程特点,凝练教学方法
为实现知识面、信息量和重点理论方法的有机结合,克服单一的教学手段的局限,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了参与式教学、案例驱动教学、多媒体技术直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提供公开的网络课程资源,方便学生的“二次”学习。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零距离对接岗位需求
“建筑施工测量”是一门与实际工程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不同建筑其施工测量的方法和仪器都不一样。利用新校区建筑实训基地、综合教学楼和实验楼与施工企业进一步合作开发《建筑施工测量》实训、实验场地,完善学生的实训项目,并把行业技术标准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能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等教学信息,使学生得到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认识和感受。同时, 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方式, 加大了课堂信息量, 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压缩了理论教学的学时, 为加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提供了可能, 对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良好的强化作用。
(5)运用多种有效考核方式,建立有效学习模式
在教学各环节中以客观、多样化考核为原则,在翻转课堂中,以学生的讨论、互动、提问、解惑等情况考核学生;在开放课堂中,以学生课外查阅资料或实验情况考核学生;在能力课堂,以学生对某监测对象的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预报能力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践课堂,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对学生进行考核。把考核指标多元化,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理论—探讨—查阅资料—实践—理论”这一良性循环学习模式。
四、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改革研究内容,对要解决的问题采取教学资料开发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案逐步展开:
首先,通过对单位进行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明确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调整知识结构,开展教学资料中学习情境、教师工作单、学生学习单、典型工程案例、课程教学视频等建设工作,建设“建筑施工测量”在线开放教程,为教学改革的成功奠定基础。
进度流程为: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资料库建设→教学网站和教材建设→试验应用→成果资料完善和优化
研究进展情况安排:
2017年4月~2018年4月 (课程内容的项目化) 2018年5月~2018年12月 (教学资料的建设和完善) 2018年12月~2018年2月(教学资料整理和教学成果的提炼阶段)
五、保障措施
成立以主任为组长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改革实施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条件和政策保障。
构建了课程运行的体制机制。本项目所在系部能够动员各方力量、运用有关资源,支持团队开展教改工作。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技术教研室皆均举办集体备课会,专题探讨教学方法改革;教务部门设立专项基金、精品课程支持教学改革;人事部门在培训学习、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教师支持;科研部门在项目管理、计划执行方面可以提供有效支撑和合理平台,等等。这样就构建了本课程运作的体制机制,能够保证课程改革高质量推进落实。
六、预期成果
(1)建成 《建筑施工测量》在线开放课程网站。 (2)完善《建筑施工测量》实训、实验基地建设。
(3)进一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积极采用翻转课堂、现场教学、开放课堂等方法、手段和途径, 构建立体的教学模式,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建立常见建筑物实物模型,使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 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