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糖尿病的防治
世界瞩目的WESDR(美国威斯康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病程大于 15年的患者中,97%的Ⅰ型糖尿病患者、80%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和55%未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国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50%~62%。国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50%~62%。糖尿病比非糖尿病的失明者多25倍。据国外报导, 糖尿病性盲人每年死亡约14%,从盲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5.8年,50%在5年内死亡。目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西方国家的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依次是老年性视网膜变性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老年性白内障。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是很高的,致盲率也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
1、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积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3、控制血脂。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 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
4、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多食植物油,可以减少“硬性渗出”并对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利。对肥胖型糖尿病病人,还要控制总热量,降低体重。
5、有视网膜病变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视网膜病变。 6、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本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本病的最好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激光治疗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糖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
.
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
(1)空腹血浆葡萄糖(FPG):FPG<6.0mmol/L(110mg/dl)为正常,≥6.0~<7.0mmol /L(≥110~<126mg/d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7.0mmol/L(126mg/d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2)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2hPG<7.8mmol/L(140mg/dl)为正常, ≥7.8~<11.1mmol/L(≥140~<200mg/dl)为IGT,≥11.1mmol/L(200mg/dl)为糖尿病 ,需另一天再次证实。为IGT,≥11.1mmol/L(200mg/d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FPG ≥7.0mmol/L(126mg/dl),或0GTT中2hPG≥11.1mmol/L(200mg/d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不主张做第三次OGTT.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很难彻底治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口服降糖化学药、胰
岛素、中药三大类。
1、口服降糖化学药
(1)磺酰脲类: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2)双胍类:二甲双胍
(3)α糖苷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4)胰岛素增敏剂: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 2、胰岛素:
(1)超短效胰岛素:有诺和锐(门冬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 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与70%诺和灵N预先混合的胰岛素
3、中药
糖尿病的预防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有四个要点:
第一是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第二要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
第三是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我们已经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
最后一条是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
运动和食疗战胜糖尿病
1.通过运动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肥胖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2.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是糖尿病病人的最佳饮食配伍。食物成分合理,碳水糖尿病病人的最佳饮食配伍。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