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全套教案
教案序号: 课题:25.古人谈读书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讲述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还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古人读书的小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故事引入本课,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师范读
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的基础上,让学营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握。 思。 采用自主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学习、合作探究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的方式,把握这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两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态度和方法,使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四、拓展。(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第二课时 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拓展这个环节,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指导。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打下基础。 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能力。 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 有识 有恒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解,有利于降低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书设计: 谦虚 一 求实 勤奋 心到 古人谈读书 二 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从正反两方面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加以论证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