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事诉讼法教学课件
民事诉讼法教学课件 学习要求:
1、前置知识:法理、民法(总论、分论)、合同法等 2、教学安排:讲课56学时;实验4学时;共计60学时
3、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试卷占70%;共计100分 平时成绩的构成: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实验课成绩等构成 4、参考书目及法律、司法解释:
《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民事诉讼法教程》刘家兴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3月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适用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学习重点:1、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2、民事诉讼的概念、特点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要素及诉讼上的法律事实
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一、民事纠纷的概念
(一)概念;见教材第1页 (二)特点:
1、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纠纷的内容是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 二、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一)私力救济 1、方式;自决、和解
2、依据法律性质分为:法外私力救济与法定私力救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主行为等) 3、特点:无第三人介入,仅由当事人自己解决纠纷;无程序性 4、弊端:
(二)社会救济
1、包括;诉讼外调解与仲裁
2、特点:有第三人介入;诉讼外调解无程序性、无法律效力;仲裁有程序性、裁决有法律效力; 3、利弊分析: (三)公力救济
1、包括: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
2、特点:强制性、严格性、第三方的介入 二、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点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 1、概念:见教材第3页
2、民事诉讼由:各种诉讼活动与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共同构成
3、人民法院的活动不都是诉讼活动:如合议庭评议活动、审判委员会的案件讨论活动------属于人民法院内部的一种活动。 (二)民事诉讼的特点
1、诉讼对象的特定性----民事权利义务争议
2、当事人处分权利的自由性---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的相对自由处分 3、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上对抗的特殊性----对抗的平等性 4、民事诉讼程序的严格规范性与正当性 5、纠纷解决的强制性、最终性与权威性 四、民事诉讼的目的(略)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一)概念:见教材第18页 (二)特点
1、由审判法律关系与争讼法律关系构成 1)、审判法律关系:法院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法院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争讼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在诉讼过程中形成的诉讼关系;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关系 2、体现了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对立与平衡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1、人民法院 2、人民检察院 3、诉讼参加人
4、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1、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客体是案件事实与诉讼请求 2、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案件事实 三、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 (一)事件
(二)诉讼行为
1、法院的诉讼行为:诉讼指挥行为、裁判行为、执行行为等 2、当事人的诉讼行为:
取效性诉讼行为---须借助法院才能取得效果的诉讼行为。如;起诉、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等。 与效性诉讼行为---无需借助法院,当事人自己即可实施的诉讼行为,如:自认、放弃上诉等。 3、诉讼契约(又称诉讼上的合意) 如;协议管辖、执行和解等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见教材)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学习重点: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法院调解自愿合法原则
3、辩论原则 4、处分原则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一、法律依据:民诉法第8条(见教材第42页) 二、内容: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平等
一方面,双方当事人享有相同的诉讼权利:申请回避权、提供证据权、请求调解劝、上诉权等;
一方面,双方当事人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原告享有起诉权,而被告享有反诉权;一方提出本证,而对方可提出反证等。
问题:为什么双方当事人在享有相同诉讼权利的同时,还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
2、双方当事人拥有同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法院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1)于案件事实:当事人可以书面陈述,也可以口头陈述,均可用证据证明能够自己的主张等 (2)关于证据:双方均可向法庭提交,均须遵守质证规则等
(3)法庭审理阶段:双方均须遵守法庭纪律,服从法官的指挥等 (4)关于一审判决:双方均享有上诉权,不论上诉的理由是否成立 (5)关于生效判决:双方均有义务遵守
问题:法院平等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这重要吗? 3、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案例:党某(男)和金某(女)原是夫妻。金某当初是一个下乡知青,到农村插队,后来念了大学,毕业后当上了某中专学校的老师,表达能力强。党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表达能力差,说话时嘴里老像含着一块热豆腐。金某工作后以夫妻感情不和为由起诉离婚。在法庭审理中,法官告知双方当事人有陈述意见、进行辩论的权利,并为当事人提供了机会。原告金某拿着事先准备的稿子,讲的头头是道;而被告党某在答辩时就只有一句话:“她没良心”,之后就没词了。在这种情况下,审判员采用问话式的方法查清案件事实:
法官:你们俩结婚是父母包办的,还是自己搞的? 党某:自己搞的。 法官:谁先找的谁? 党某:她先找的我。
法官:她文化程度比你高那么多,为什么找你? 党某:她当时下乡插队,无依靠,很可怜。 法官:结婚头两年她对你怎么样?
党某:好着呢,天天给我送饭,晚上给我打洗脚水。 法官:现在怎么样?
党某:现在连家都不回了。 法官:什么时候变的? 党某:打她上大学后。
法官:你认为她为什么会变?
党某:她认识了新朋友,瞧不上我了。 法官:她的新朋友是谁? 党某:她的同学吴某。
法官:吴某多大了?结婚了吗? 党某:和她差不多,没结婚。 法官:他们俩有什么来往?
党某:吃喝不分,成天逛街,星期天逛公园,就差没住到一块了。 本案一审庭审结束后,法院依法作出了判决。 问题:本案中,法官的问话有必要吗?为什么?
第三节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一、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5条 二、注意的问题
1、同等原则是处理涉外民事诉讼案件时广泛采用的 2、对等原则在处理涉外民事诉讼案件时应慎用
第四节 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 一、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9条 二、含义
1、法院应重视调解解决民事纠纷 2、法院对当事人多作思想工作 3、应遵守自愿原则
(1)是否接受调解自愿 (2)是否接受调解协议自愿 4、应遵守合法原则
(1)在程序上合法,按照民诉法的规定进行
(2)调解协议的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案例:张某欠李某1万元人民币,经李某多次索要未果,李某诉至法院。法院在查清案件事实并征求当事人同意后,对该案进行了调解,最后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张某在调解后的3天内,一次性向李某归还人民币8000元整即可,双方对此均无异议,法院在此基础上制作了调解书。 问题:(1)本案调解是否遵守了自愿原则? (2)本案调解是否遵守了合法原则?
(3)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严格符合法律的规定吗? 5、反对两种倾向:(1)忽视调解的意义(2)滥用调解
第五节 辩论原则
一、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条 二、定义:见教材第44页下—45页上 三、内容
1、辩论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2、辩论的内容可以是程序问题,也可以是实体问题
3、辩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口头形式与书面形式、自己行使与代理人帮助行使均可 4、法院应保障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法院应在从分听取当事人辩论的基础上作出判决 5、不同于刑事诉讼辩护权
刑事诉讼辩护权的基础是:公诉权与辩护权分立 民事诉讼辩论权的基础是: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第六节 处分原则
一、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3条 二、 对实体权利的处分
1、起诉时,当事人可以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 2、起诉开始后,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3、在诉讼进行中,当事人可以放弃诉讼请求,可以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双方可以进行和解;双方可以申请法院调解等
4、在判决生效后,除移送执行的外,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在未执行完毕前,当事人可以选择执行和解
三、对诉讼权利的处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