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第六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第六版谢希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4:00:20

计算机网络 考试大纲 第一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三网:电信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网络功能:连通性:计算机网络用户间可交换信息。 共享:资源共享。

网络与GIS相结合优势: (1) 有利于数据共享;

(2) 促进GIS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3) 现实性强;

(4) 数据管理社会化; (5)使用简单;

(6)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1.2 因特网概述

计算机网络概念: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将电脑连接在一起;互联网将网络连接在一起)

网络发展三个阶段:单个网络ARPANET->互联网(TCP/IP)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校园/企业网) 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什么是RFC文档:Request For Comments 请求评论 1.3 因特网的组成

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通信比较:

(1)客户服务器C/S: 客户-服务请求方; 服务器-服务提供方

(2)对等通信P2P,2个主机(装有对等连接软件)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提供方

电路交换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直达终点,管道式传输。【N(N-1)/2两两相连】

1、 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2、 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3、 效率低。

报文交换特点:整个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查找转发到下一结点。 优点:

1.不同的终端接口之间可以相互直通 2.无呼损

3. 线路的利用率较高。 缺点:

1.传输时延大

2.利用\存储-转发\,所以要求交换系统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和大的存储能力 3.实时性较差。

分组交换步奏:

1、 发送端将较长报文划分成较短、固定长度数据段; 2、 数据段前添加首部(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构成分组; 3、 以分组为发送单元发送;

4、 以存储转发方式发送数据,接收机去除首部还原报文。

分组交换特点: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储存后查找转发到下一结点。 优点

高效

在分组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

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 迅速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可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

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1.4 计算机网络分类

几种划分方式下的计算机网络类别 作用范围: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使用者:公用网 专用网

\接入网\接入 因特网 1.5 计算机网络性能

掌握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并能够熟练应用

速率: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额定、标称速率) 带宽:在单位时间内,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网络的数据量

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往返时间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时间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1.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约定或标准。 及组成: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为什么要划分层次: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2.灵活性好

3.结构上可分割开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的作用: 应用层

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运输层

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网络层

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

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 物理层

考虑用多大的电压表示1或0,及接收方如何识别发送方发送的比特

协议与服务的区别:

1. 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2. 协议是\水平的\,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只有能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被称为 服务 第二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基本概念 接口特性:

1.机械特性: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 2.电气特性: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过程特性: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传输方式:并行传输(计算机)--转换(物理层)--串行传输(通信线路) 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 2.2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系统组成:1.源系统:源点、发送器(调制器) 2.传输系统

3.目的系统:终点、接收器(解调器) 信息交互方式:1.单向通信(单工)

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 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 2.3 传输媒体

常见的几种传输媒体和各自的特点

1.双绞线:抗电磁干扰;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用 2.同轴电缆:很好的抗干扰性

3.光缆: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体积小,重量轻

4.微波接力通信:通信信道的容量很大 传输质量较高 投资少 5.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

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 建设速度快,通信容量大 易实现广播、多址通信

电话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与费用无关 2.4 信道复用技术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为了区分用户,合理利用所有的频谱资源不浪费 常用的几种信道复用技术原理:

频分复用FDM:用户 同时,不同 频带宽度 时分复用TDM:用户不同时,同 频带宽度 统计时分复用STDM:按需动态分配时隙 波分复用WDM:(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不会造成干扰 (码分多址CDMA)

根据CDMA通信原理,从收到码片序列中推算出发送数据的内容 P54 2.6 宽带接入技术

什么是XDSL技术:DSL数字用户线,X代表在数字用户线上实现的不同宽带方案

ADSL原理: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用它能承载宽带数字业务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与链路区别:

链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有线or无线) 数据链路:物理线路+实现协议的软、硬件 透明传输:

当传送的帧是用文本文件组成时,不管从键盘上输入什么字符都可以放在这 样的帧中传输过去(帧定界符SOH、EOT并不是S、H、O E、O、T这3 个字符),这样的传输就是 透明传输

及其方法:在SOH、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 ESC 循环冗余检验CRC原理:P70

在数据M的后面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n位冗余码 3.2 PPP协议 零比特填充法:

发送端:发现5个连续1,填入1个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 考试大纲 第一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三网:电信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网络功能:连通性:计算机网络用户间可交换信息。 共享:资源共享。 网络与GIS相结合优势: (1) 有利于数据共享; (2) 促进GIS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3) 现实性强; (4) 数据管理社会化; (5)使用简单; (6)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1.2 因特网概述 计算机网络概念: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将电脑连接在一起;互联网将网络连接在一起) 网络发展三个阶段:单个网络ARPANET->互联网(TCP/I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