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后习题答案
检测变送装置的作用是检测被控变量的数值并将其转换为一种特定输出信号。
控制器的作用是接受检测装置送来的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送往执行器。
执行器能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来改变操纵变量的数值,以达到控制被控变量的目的。被控对象是指需要控制其工艺参数的生产设备或装置。 2.解 该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如下图所示。
题解7-2图 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
其中:被控对象是反应器;被控变量是反应器内温度;操纵变量是蒸汽流量;控制器是温度控制器TC。
根据工艺要求,执行器应为气开型式;蒸汽流量增加时,反应器内温度升高,被控对象是“正”作用;所以,控制器应为“反”作用。
3、试简述家用电冰箱的工作过程,画出其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7.(1)操纵变量应是工艺上允许加以控制的可控变量;
(2)操纵变量应是对被控变量影响诸因素中比较灵敏的变量,即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要大一些,时间常数要小一些,纯滞后时间要尽量小;
(3)操纵变量的选择还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生产的经济性。
12. 根据工艺要求,执行器应为气开型式;蒸汽流量增加时,反应器内温度升高,被控对象是“正”作用;所以,控制器应为“反”作用。
13. 解 (1)根据工艺要求,题7-13(a) 图所示加热器出口物料温度控制系统,执行器应为气开阀;加热剂流量增加时,加热器内温度升高,被控对象是“正”作用,所以,控制器应为“反”作用。
(2)根据工艺要求,题7-13(b) 图所示冷却器出口物料温度控制系统,执行器应为气开阀;冷剂流量增加时,冷却器内温度降低,被控对象是“反”作用,所以,控制器应为“正”作用。
14. 解 (1)当选择流入量Qi为操纵变量时,为满足贮槽内液体严格禁止溢出的工艺要求,执行器应为气开阀;由于被控对象是“正”作用,所以,控制器应为“反”作用。
(2)当选择流入量Qo为操纵变量时,为满足贮槽内液体严格禁止溢出的工艺要求,执行器应为气
关阀;此时被控对象是“反”作用,所以,控制器应为“反”作用。 16. 解 PI作用时控制器的比例度?=66%,积分时间TI=2.55min。
PID作用时控制器的比例度?=51%,积分时间TI=1.5min,微分时间TD=0.375min。 17. 解 PI作用时控制器的比例度?=60%,积分时间TI=2.5min。
PID作用时控制器的比例度?=40%,积分时间TI=1.5min,微分时间TD=0.5 min。
第7章 复杂控制系统 p199
5.解 (1)这是一个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其方块图如下:
题解8-5图1 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其中:主对象是聚合釜,主变量是聚合釜内的温度,主控制器是温度控制器TC;副对象是冷却水管道,副变量是冷却水流量,副控制器是流量控制器FC;操纵变量是冷却水流量。
(2)如果聚合釜的温度不允许过高,控制阀应为气关型式(“反”作用)。
(3)由于副变量就是操纵变量(冷却水流量)本身,所以副对象是“正”作用,因此副控制器FC为“正”作用。
当主变量(聚合釜内的温度)增加时,要使主变量减小,要求控制阀关小;副变量(冷却水流量)增加时,要使副变量减小,要求控制阀关大。因此主控制器TC应为“正”作用。
(4)当冷却水压力变化(如压力增大)时,在控制阀开度不变时,其流量增大,聚合釜温度会降低。首先,流量增大,副控制器FC输出信号增大(“正”作用),使气关阀门开度减小,减小冷却水流量;其次,聚合釜温度降低,主控制器TC输出减小(“正”作用),FC给定值减小,FC输出增大,进一步关小控制阀,减小冷却水流量。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因冷却水压力增大,导致其流量增大所造成的聚合釜内温度降低的影响。
(5)如果冷却水温度经常波动,则应选择冷却水温度作为副变量,构成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如题解8-5图2所示。
题解7-5图2 聚合釜温度-冷却水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6)如果选择夹套内的水温作为副变量构成串级控制系统,其原理图如题解8-5图3所示。方块图如前所示,但其中的副对象是聚合釜夹套,副变量是夹套内的水温,副控制器是温度控制器T2C。副控制器T2C为“反”作用,主控制器T1C也为“反”作用。
题解7-5图3 聚合釜温度-夹套水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题7-9图 串级均匀控制系统 9. 解 控制系统的方块图(略)。该控制系统的主对象是贮液罐,主变量是贮液罐内的液位,主控制器是液位控制器LC;副对象是排液管管道,副变量是排出液流量,副控制器是流量控制器FC;操纵变量是排出液流量。
该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变量就是其操纵变量本身。
10.当控制阀选择为气开式时,LC应为“正”作用,FC应为“反”作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