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初三中考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卷 2018.5
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8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试卷满分为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Zn:65 Ca:40 Mg:24 Na:23 Cl:35.5 S:32 Ag-108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4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蜡烛燃烧 C. 葡萄酿酒 D. 水果腐烂 【答案】A
【解析】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氧化铁:FeO B. 铝离子:Al+3 C. 氮原子:N2 D. 氢氧根离子:OH— 【答案】D
学%
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固体 B. 滴加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B
【解析】A、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错误;B、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正确;C、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错误;D、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错误。故选B。 4.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水银、铁水 B. 有机物:碳酸、甲烷 C. 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生铁 D. 盐类:烧碱、纯碱 【答案】A
【解析】A、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银、铁水都是单质,正确;B、有机物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碳酸不是有机物,错误;C、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冰水共存物是水的一种状态所以不是混合物,错误;D、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不是盐类,错误。故选A。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答案】B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错误;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正确;C、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错误;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粉末由红棕色变为黑色,错误。故选B。
6. 在盛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错误;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正确;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7. 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索是氮和硫 B. 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C. 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 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A
【解析】A、硫酸铵属于氮肥,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错误;B、氯化铵是白色的,而磷矿粉是灰色的,故从外观即可区分,正确;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正确;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正确;故选A。
8. 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丁二酮是氧化物
B. 丁二酮中由4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 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丁二酮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4:3:16 【答案】D
【解析】A、丁二酮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是两种元素,所以丁二酮不是氧化物,错误;B、丁二酮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故应该说成一个丁二酮分子中由4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4):(1×6):(16×2)=24:3:16,由此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错误;C、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4):(1×6):(16×2)=24:3:16,正确。故选D。 数最大,错误;D、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 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化学与生活:①自来水可通过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得到纯水 A ②氧气可用于炼钢 ③农业上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化学与环境:①燃煤运用脱硫技术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 ②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变成航空煤油 ③降解塑料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 化学与安全: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水冲洗,再涂3%-5%碳酸氢钠溶液 C ②厨房中油锅着火可用水浇灭 ③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化学与健康:①加铁酱油可治疗缺铁性贫血 D ②胃溃疡患者用碳酸氢钠来治疗胃酸过多 ③制作糕点过程中加入适量小苏打可使糕点松软可口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生活中自来水可通过煮沸的方法得到纯水,不是蒸馏,错误;B、归纳完全正确;C、厨房中油锅着火要用锅盖盖灭,错误;D、碳酸氢钠不能用于治疗胃溃疡的原因主要是:1、它只是单纯地中和胃酸,而不能抑制胃酸的分泌。2、对胃粘膜无保护作用。3、产生的二氧化碳气反作用于胃壁,刺激进一步分泌胃酸,产生诱发效应,错误。故选B。 10.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