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

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6:36:57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 (3)不如早为之所:

(七).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这一段文字: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请回答:

9.这段文字表现出郑庄公怎样的性格特征?

(八).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请回答:

10.解释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的字词的含义:

胜: 斤:

(九).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请回答:

11.这段文字论证了何种观点?

(十).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请回答:

12.概括指出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十一).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请回答:

13.将“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句译成现代汉语:

(十二).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 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请回答:

14.解释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字词的含义:

生: 陈: 所: 会: 怪:

(十三).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 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请回答:

15.将这段文字中: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十四 ).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这一段文字: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不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请回答

16.将这段文字中的“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和“为人廉,谨于文法”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十五).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请回答:

17.这段文字中沿用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十六).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请回答:

18.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采取了什么办法来说服晋武帝?

(十七).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请回答:

19.将这段文字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和“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十八).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请回答:

20.将这段文字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21.这段文字开头所说“《书》曰”的“《书》”指的是哪部书?

(十九).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

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请回答:

22.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

(二十).阅读苏轼词《水调歌头》下片,回答文后问题: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请回答:

23.词中富有人生哲理的词句是哪句?

24.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5.词人在本片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

(二十一).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请回答:

26.概括这段文字所阐发的道理。 27.作者为什么要阐发这个道理?

28.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理? (二十二).阅读辛弃疾词《水龙吟》上片,回答文后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请回答:

29.词的上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0.这里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抒情方式? 31.这里采用的修辞方法是哪几种?

(二十三).阅读《长亭送别》中的唱词,回答文后问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请回答:

32.这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典型景物?抒情手法是怎样的?

33.这些景物融入了莺莺的什么感情?

34.文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阅读《长亭送别》中的唱词,回答文后问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儿;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请回答:

35.选出总括此曲内容的句子。

36.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7.文中“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义是什么?

(二十五).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请回答:

38.解释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字词的含义:

辱: 馈遗: 殷: 孚:

(二十六).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请回答:

39.将这段文字中“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和“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二十七).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 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请回答:

40.心上人惨遭毒打,黛玉为什么只是“无声之泣”? 41.“你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否出于黛玉的真心?为什么?

42.这里采用的是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二十八).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请回答:

43.本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二十九).阅读《风波》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赔笑道:?皇帝已经作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地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音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的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请回答:

44.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

45.通过这一段描写可以看出赵七爷怎样的性格和心理? 46.这段文字显示了七斤嫂怎样的心理变化?

(三十).阅读《炉中煤》第一节,回答文后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请回答:

47.“我年青的女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48.“炉中煤”燃烧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49.为什么说本节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三十一).阅读《炉中煤》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请回答:

50.“年青的女郎”的喻义是什么? 51.“我”的双重身份各是什么?

搜索更多关于: 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 (3)不如早为之所: (七).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这一段文字: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