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平罗中学高三政治10月(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平罗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政治
第Ⅰ卷(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向来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
文
化
的
活
的
灵
魂
”
。
这
是
因
( )
①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真正的哲学为生活与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为人们追寻世界与人生的真谛提供最一般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以往的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这句名言旨在说明 ( )
A.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脱离实践的主观想象 B.只有解释了世界,才会更好地改造世界 C.离开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没有意义
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
3.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总要求助于一定的理论思维形式,并在自己的理论结构中包含某种世界观因素;哲学又总是不断地从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并反过
来
给
科
学
以
影
响
。
这
说
( )
①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附属物和衍生品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 “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生态安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种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哲学发展与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新事物在抛弃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④哲学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 )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况然有音,钟恐人闻
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吕氏春秋·自知》
①理在气先 ②按图索骥 ③我思故我在 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为
明
6.南开大学某科研团队通过长期研究,揭示了乳酸链球菌中相关自切割机制,为增加天然生(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科技工作者能够为自然界“立法” ③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④科技工作者善于创造事物间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这种观点
( )
①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元素 ② 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 坚持物质第一性,但对物质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 ④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或许再过5年时间,澳大利亚人便可以预先知道自己会不会得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其它重大疾病,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先进的基因测试。通过全球计算机数据库,科研人员便能够快速进行诊断,并提供该基因供体患上遗传疾病可能性的分析报告。这一事例说明 (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④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循环往复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物防腐剂性能、降低其生产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 “( )
①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②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对
观
念
B.①③ ”
自
C.②④ 我
发
展
D.③④ 的
结
果
。
这
一
观
点
属
10.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
( )
①形而上学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 ④客观唯心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1.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
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
也
就
缺
乏
道
德
上
的
必
要
性
。”
这
一
观
( )
两
个
对
子
”
的
是
于
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B.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C.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13.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
可以解释 宇
宙
的
起
源
”
。
这
句
话
的
哲
学
寓
意
(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4.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
( )
A.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会导致诡辩论 B. 正确地阐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会导致不可知论 D. 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实际承担者 1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但进入社会
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②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主
要
得
益
于
它
坚
是
“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这一观点
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
A.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培根);万物独化,物各自生(郭象) B.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培根) 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D.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培根):仓廪实而知礼节,农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17.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
16.下列两句表述都体现了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文化。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 )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水展示万千气象。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水因势利导,
焕发勃勃生机。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此“水无常形
”
。
这
启
示
我
们
看
待
事
物
要 ( ) A.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C.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9.2014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发现了大脑中的定位系统细胞——这种人体中的GPS细胞让人(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B.认识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D.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20.常吉高速公路地处大湘西山区,穿山越水跨沟壑,隧道和桥梁数量与里 程在湖南高速
公路中位居第一,其中特大、大、中桥及分离式立交桥等各 式桥梁169座,单幅长度( )
①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 ②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为前提 ③认识和改造世界 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坚持二者的有机结合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1.右边《有那么多可写的,你咋只写这两字?》是著名漫画家徐鹏飞的作品。下列说法与
其寓意相一致的是 ( ) 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 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马克思)
②自然是物质的,而人却具有精神(泰戈尔)
③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 是唯心主义(邓小平)
④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 上生活(雨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们能在空间中定位,并成为更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该研究成果证明
共计28. 211公里;隧道36座,单洞长度达 41. 734公里。它的开通说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