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油气集输考试试卷及答案
掺水比例:掺水比例要使油水反相,使油包水型乳状液变成水包油型乳状液的掺水比例是最合适的。
得分点:降粘 4′;破乳 4′;反相点 2′。 四、(10分)
当地层原始压力和温度条件为D点时,地层中只存在单相的液态石油,并且尚有溶气能力,这种油藏称为不饱和油藏,石油在开采过程中被气体饱和后压力继续下降会有气体从液相石油中析出,其压力、温度处于两相区。
若地层原始压力和温度条件为G点,石油在地层中呈汽液两相存在,稍稍降低压力即有气体析出,这种油藏称为饱和油藏。
当地层原始条件处于E点时,地层中的石油为单相气体,在开采过程中,当地层压力沿等温线降至E′点时,开始出现凝析液,压力继续下降则进入反常凝析区,这种气藏为凝析气藏。
当地层原始条件处于F点时,地层中的石油为气态。在开采过程中,石油始终处于气态的称为干气藏,若随压力和温度的降低气体中出现凝析液,如图中FF″所示,这种气藏称为湿气藏。
得分点:相态图 5′,说明相态变化过程 5′ 五、(20分)
示意流程如下:
依据:综合含水90%。所以要先进行脱水,然后在对分离出的油气进行加工,第一步的脱水不能把水脱净,在后面的处理中还要进行脱水,在对分离出气体的原油进行脱水时可以进行加热,这样可以节能增效。
得分点:流程图 15′,其中脱水部分 10′;依据 5′。 六、(20分)
示意流程如下:
实现流型及流型转变的方法:
1、调节阀1、阀2的开度,改变空气和水的流量;
2、改变P1、P2段的管径和倾角。
压降测量:在P1、P2处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测得压力。即可求得压降。
提高实验精度的措施:
1、进行水平管实验就要保证P1、P2段在同一水平面上,因为倾角对流型有
很大的影响;
2、流量测量要精确
3、调节阀门的开度时,要掌握好改变量的大小,如若改变量很大,则可能
出现流型转变的流速范围测定不准确。
得分点:流程(标注倾斜) 10′;流型实现 5′;压降测量、提高精度措施 七、(15分)
由三角形的几何知识求得高程差为
沿途经过5个高点相同的小丘,先计算经过一个小丘的情况:
上坡损失的能量: =
=3.03×106 Pa
下坡回收的能量: =
=1.31×106 Pa
整个管线沿线的上坡能量损失为:3.03×106×5=1.515×107 Pa
整个管线沿线的下坡能量回收为:1.31×106×5=6.55×106 Pa
得分点:每个公式 3′;每个结果 2′;最后整个管线的结果 4′。 A卷
5′。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油气集输》试卷(开卷)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开课系室
考试日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 分
储运工程系 2007.1.16
阅卷人
第一题(15分)
油气两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立式沉降罐、陶粒脱水器、离心脱水装置的气液分离或油水分离过程都可以利用Stokes公式 描述,请依据Stokes方程分别分析影响气液分离效率或油水分离效率的因素。
第二题(20分)
某水平的气油水三相管流,流动工况分别为:
① 含气率、液相含水率分别是 ;
② 含气率、液相含水率分别是 ;
③ 含气率、液相含水率分别是 ;
④ 含气率、液相含水率分别是 ;
其中气、油、水流量是变量,请分析以上四种工况下气、油、水三相的分布特征及对流动能量损失的影响。
第三题(10分)
请指出如下图所示的沉降罐中的错误、说明原因并改正。
1—油水混合物入口;2—辐射状配液管;3—中心集油槽;4—出油管;5—排水管;6—虹吸上行管;7—虹吸下行管;8—液力阀杆;9—液力阀柱塞;10—排空管;11、12—油水界面和油面浮子;13—配液管中心汇管;14—配液管支架
第四题(15分)
砂岩油藏的开发一般经历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三个过程,请分不同采油阶段分析油田稳产和提高采出程度可能采取的技术措施(方案),并简述方案依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