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课标要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读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图(图2.1),对三个城市进行比较、描述其外部特征,说出形成各自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读北京市不同功能区举例图(图2.2),说出城市具有的主要功能区及其位置,结合分析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图(图2.3)、纽约CBD——曼哈顿图(图2.4)和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图2.5),了解并说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区位因素。运用对城市形态及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的理解,读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图2.6),分析并说出香港城市形态、功能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将北京市主要功能区位置图与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2.8)及北京交通干线分布图结合,理解并说出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一般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北京不同等级住宅区、民族宗教聚集区、历史政治集中区等现象的举例,分析并说出工资水平、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图2.10),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并说明原因和修改意见。
4、通过上海不同历史阶段城市空间变化图的比较,了解并说出城市空间变化的的一般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城市各功能区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空间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内容安排 (一)知识结构
(二)教学思路
.
.
以北京为例,分析北京市首钢 利用北京市的地域结构图与付与北京焦化厂搬迁的主要原 因。 租曲线对比,分析商业区、住宅 利用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区与工业区空间分布不同的原(三)学时建议: 2学时 因原因 城市空间变化图,了解城市空间变化的一般过程 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为一学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为一学时 五、教学资源建议
根据教材配套光盘获取相关图片和资料自编课件,尽量利用北京城市地图说明问题。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节设计的内容容易和学生城市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案例尽量选择北京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现象和问题入手,通过探究,分析、比较和讨论探索原因,总结规律。 (二)学法指导
本节采用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此图应当和具体空间分布图结合,深化学生对城市地域结构的成因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此图的分析步骤,并用此类曲线图对诸如交通运输方式比较和农业地域结构等问题的研究中。 七、课堂评价建议
1、读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图(图2.1),描述其外部特征,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2.8),说出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一般规律。 3、观察北京市区图中功能区分布的特殊情况,说出影响功能区分布的其他因素。
4、分析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图2.10),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并说明原因和修改意见。
阅读不同城市分布图,了解城市形态与地形、水系、交通线的关系 以北京市为例,找到本市的主要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说出其分布特点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