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t检验量为70.85789最大),从而得出最优简单回归方程Y=f(X)。
(4)将P引入Y=f(X)中,并计算其结果,如图7—5所示:
图7—5 最优简单回归方程的回归结果
C X P R D.W.
Y=f(X) 4730.693 0.087827 0.980988 0.426040 T值 7.304778 31.32697
Y=f(P,X) -5479.070 0.022581 35.51317 0.998131 1.579289 T值 -6.699211 4.394292 12.88693 因此通过分析结果可知:
在最优简单回归方程Y=f(X)中引入变量P,使得R由0.980988提高到0.998131,所以从经济理论分析,P应该是重要因素,虽然P与X高度相关,并且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因此P仍然可能是“有利变量”,应该给以保留。 所以拟合结果为 Y??5479.070?35.51317P?0.022581X?u
228、检验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和检验中可得出,贷款额每增加一个单位,货币流通量就增加0.022581个单位;居民消费水平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货币流通量增加35.51317个单位。进而可以得出,居民消费水平指数的增加对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大于贷款
额增加对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四、结论
本次试验总体来说进行地比较顺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得出的模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存在共线性,但是因为选取的变量比较少,并未对其进行修正,以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根据已知的贷款额和居民消费水平指数而建立的货币流通量的模型,其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且存在异方差,也具备较高的多重共线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货币流通量受居民消费水平指数的影响大于贷款额的影响,也就是贷款额的增加对货币流通量的提高影响并不是很大,而居民消费水平指数的增加将会提高货币流通量,从而刺激生产的扩大,最终导致国家福利的增加。但若货币流通量过大或是货币流通速度过大,将导致供过于求即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等情况,将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对国民经济来讲是一把双刃剑。
五、参考文献
[1] 陶长琪等编著. 计量经济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2] 陈学彬. 货币政策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工业大学出版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