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科作业参考答案(1)
答:①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压迫止血的方法,并能识别出血征象,如瘀点、黑便,一旦发现出血应及时就医。②指导自我保护方法如服药期间不与感染病人接触,去公共场所需戴口罩,衣着适度,尽可能避免感染,以免引起病情加重或复发。预防外伤,如不使用硬质牙刷、不挖鼻孔、不玩锐利的玩具和工具,不做易发生外伤的运动。血小板在50×109/L以下时,不要做较强体力活动。③用药指导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否则会出现反跳现象。低盐饮食,每周测体重,防止水钠潴留。避免使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塞氯匹定等。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D;5D;6D;7B;8D;9E;10C; 11D;12B;13B 二、简答题:
1.试述OGTT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答:OGTT的方法是:OGTT方法:在清晨进行,禁食至少10小时。试验前3天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量不可少于200g,试验日晨空腹取血后将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于5分钟内服下,服后30、60、120和180分钟取静脉血测血浆糖。
OGTT结果的临床意义是:OGTT2h血浆葡萄糖<7.7mmol/L(139mg/d1)为正常糖耐量;≥7.8~<11.1mmol/l(≥140~<200mg/d1)为糖耐量减低(1GT);≥11.1mmol/L(200mg/d1)应考虑糖尿病。 2.简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大、中动脉粥样硬化。
(2)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①糖尿病肾病:主要为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l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③其他:如糖尿病心肌病。
(3)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最为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
(4)眼的其他病变:除视网膜病变外,还可引起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
(5)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踝关节或以下的部分)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D;2E;3C;4D;5B;6D;7D;8B;9C;10B;
11C;12A;13E;14C;15D;16B;17A;18A;19C;20C; 21E;22B;23B;24D 二、简答题:
1.叙述脑卒中危险因素。
答:许多因素与脑卒中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共有两类危险因素,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因素,
如高龄、性别、卒中家族史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吸烟、酗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眼底动脉硬化、肥胖、不良饮食习惯(高盐及动物油高摄人)、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等均与脑卒中发生有关,若能对这些因素给予有效干预,可降低脑卒中发病
率。
2.对有发生脑疝潜在危险的病人如何护理?
答:对有发生脑疝潜在危险的病人进行的护理措施为: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
化。如发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两侧瞳孔大小不等等脑疝前驱症状时,应立即与医师联系,迅速降低颅内压:①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1。②迅速清除呕吐物和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备好气管切开包和脑室引流包。④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剧咳、打喷嚏、躁动、用力排便、大量输液等)。 3.癫痫病人大发作时,首先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答:当病人正处在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时,首先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发生意外,而不是先给药。①防止外伤:防止跌倒和摔伤,迅速使病人就地躺下,用厚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筷子、纱布、手绢等置于上、下臼齿间以防咬伤舌头及颊部;癫痫发作时切勿用力按压抽搐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及脱臼;抽搐停止前,护理人员应守护床边观察,并保护病人。②防止窒息:病人应取头低侧卧位,下颌稍向前,解开衣领和腰带,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由口角流出,防止被吸入肺内而致窒息,并及时吸出痰液;必要时托起下颌,将舌用舌钳拉出,以防舌后坠引起呼吸道阻塞;不可强行喂食、喂水,以免误人气管窒息或致肺炎。
4.怎样为癫痫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答:①避免诱发因素: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基本知识及发作时家庭紧急护理方法。避免过
度疲劳、睡眠不足、便秘、情感冲动等诱发因素,反射性癫痫还应避免突然的声光刺激、惊吓、外耳道刺激等。②饮食指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以清淡且营养丰富为宜,不宜辛、辣、咸、过饱,戒烟酒。③适当活动:鼓励病人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适当参加体力和脑力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注意劳逸结合。④注意安全:避免单独行动,限制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和活动,如登高、游泳、驾驶车辆、带电作业等;随身携带简要病情诊疗卡,注明姓名、地址、病史、联系电话等,以备发作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⑤用药指导: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遵守用药原则的重要性,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要坚持长期、正规、按时服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现立即就医。
第十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B;5D;6C;7B;8E;9C;10E;
11C;12C;13A;14D;15B;16E;17A;18A;19B;20B; 21D;22C;23E;24E;25C 二、简答题:
1.简述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答:①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判断是否有无传染性,必须结合其他指标及病情分析而定;抗—HBs阳性表示对HBV已产生保护性抗体,主要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过HBV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②HBeAg与抗—HBe:阳性表明存在HBV复制活跃,提示传染性较强,持续阳性者易转为慢性;抗—HBe阳性表示HBV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③HBcAg与抗—HBc:HBcAg阳性意义同HBeAg,但一般方法不易从血中检出;抗—HBclgG阳性提示过去感染或近期低水平感染,而高滴度抗—HBc lgM阳性则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④HBVDNA:阳性表明体内有HBV复制,传染性强。
2.叙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答: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3期:①黄疸前期:突出表现为病毒血症(如疲乏、畏寒、发热等)
和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上腹痛和腹泻等),部分病人可有皮疹及关节酸痛等症状,本期末出现尿黄。②黄疸期:发热逐渐消退,自觉症状有所减轻,但尿黄加深(如浓茶样),黄疸逐渐加深,l~3周内达高峰,临床上以巩膜及皮肤黄染为进入此期的标志,部分病人可伴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大便颜色变浅等。常见有肝大,质地软,明显压痛和叩击痛,部分有轻度脾大,此期肝功能明显异常。③恢复期:症状减轻或消失,食欲好转,黄疸逐渐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 3.简述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答:初期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在10日内病情迅速进展,病人出现极度疲乏、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和突出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表现:①黄疸急剧加深,呈“酶—胆分离”。②肝进行性缩小、肝臭。③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40%。④迅速出现腹水或中毒性鼓肠。⑤肝性脑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⑥急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增高。病程一般不超过3周,常因肝性脑病、继发感染、出血、电解质紊乱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而死亡。
4、试述艾滋病的临床分期及艾滋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一般认为感染HIV后约2~10年可发展为艾滋病。在临床上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Ⅰ
期)、无症状感染期(Ⅱ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Ⅲ期)和艾滋病期(Ⅳ期)。艾滋病临床表现复杂,因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且常有多种感染和肿瘤并存,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可有以下五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不适、盗汗、体重下降、厌食、慢性腹泻、肝脾大等。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下肢瘫痪、进行性痴呆。3)机会性感染:原虫、真菌、结核分枝杆菌和病毒感染。4)继发肿瘤:卡波西肉瘤和非霍杰金淋巴瘤。5)继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