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生物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解析: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中期,而丙图为末期。 26.对间期细胞的不正确叙述是( ) A.细胞内进行着旺盛的生理、生化活动
B.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这个时期只占细胞周期的一小部分时间 D.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 答案:C
解析: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大部分,分裂期占其中的小部分。
27.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能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水绵、蓝藻、黑藻全部是自养生物。其中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也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28.处于有丝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有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行复制 答案:A
解析:本题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以数量图形式表示出来。分析的关键是明确三者的数量关系,即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122,而符合此比例的应该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A是前期特点,故选A。
29.依据生理特点,鉴定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DNA的复制方式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方法 答案:C
解析: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是动、植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共性,而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中心体,由中心体发出星射形成纺缍体,且星射线难以观察到,仅凭B项也是不全面的。动物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是细胞膜的内陷,这是最可靠的判定方法。
30.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图像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A.①② C.④③ 答案:D
B.②③ D.④②
- 5 -
解析:分析各图可知①属于虚设,不存在;②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NA和染色体数相同且为2N;③为有丝分裂后期,DNA与染色体数相同且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④为有丝分裂中期。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0分)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蛋白质。这项工作对肿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1)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有差异。蛙胚卵裂期动物半球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比植物半球细胞的________。
(2)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其根据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发生________,导致细胞周期失控 ,癌细胞无限增殖。
(4)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________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________。
答案:(1)短 (2)细胞周期受酶的影响,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3)突变 (4)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 分裂期
32.(9分)下图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回答:
(1)C图所示分裂的时期是________期,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________图。
(4)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和活动都是与________相适应的。染色体的活动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之所以与原来的母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 染色体含染色单体且排列散乱 (2)A、D (3)A (4)染色体及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纺锤丝牵引 (5)间期复制的染色体在分裂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子细胞与母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33.(9分)下图是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1958年将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6 -
(1)[4]是由[3]中单个细胞经过________形成的细胞团,再进一步发育成[5]________ (2)这一事实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________,即________。
(3)据此实验可以推断,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也能培养出与该动物类似的个体,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有丝分裂 胚状体 (2)细胞全能性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潜能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34.(9分)下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1)此为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期图,细胞内共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和________个DNA分子。
(2)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细胞内共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
(3)写出图中标号的结构名称:标号1是________;标号2是________;标号3是________。 答案:(1)动物 中 4 8 8 (2)8 0 8 (3)中心体 染色体 星射线 35.(9分)读图,回答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培养中的细胞其数目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关系如图1。据图读出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
(2)从图1的A点取出6000个细胞,测定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结果如图2。已知S期是DNA复制期,G2期为DNA合成后期,G1期为合成前期,M期为分裂期,则图2的B、C、D中,表示处于S期的是________ ,表示处于G2和M期的是________,表示处于G1期的是________。
(3)若取样的6 000个细胞中,处于M期(分裂期)细胞的数目是3000个,则处于S期和G2期的细胞数分别是________个和________个。
n
(4)细胞周期中,完成各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是t=T×(N是取样的总细胞数,n是各
N
期的细胞数,T是一个细胞周期),则该细胞完成分裂期和间期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小时。
答案:(1)20 (2)C D B (3)1 500 1 200 (4)1 19
解析:(1)从图1中可以看到A点的细胞数为100个单位,当细胞数为200个单位时的时间与A点的时间差为20小时。所以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的时间为20小时。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G1期是合成前期,其DNA含量最少;S期是DNA的复制期,其含量逐渐增加;G2期(合成期)、M期(分裂期)由于在S期之后,它们的DNA含量是G1期的2倍。图2中,D的DNA含量是B的2倍,C的DNA量在D、B之间。因此,表示处于S期的是C,表示处于G2期、M期的是D,表示处于G1期的是B。
(3)从图2中可以读出G1期的细胞数(B点)3 000个,G2期和M期的细胞数之和=1 500个,已知细胞总数=6 000个,M期的细胞数=300个,所以,G2期的细胞数=1 500-300=1 200个,S期的细胞数=6 000-3 000-1 500=1 500个。
n
(4)分裂期的细胞数=300个,代入公式t=T×=20×300÷6 000=1小时,分裂间期的
N
- 7 -
细胞数=G1期、S期、G2期三个时期细胞数之和=3 000+1 500+1 200=5 700个,代入公式
n
t=T×=20×5 700÷6 000=19小时(或20-1=19小时)。
N
36.(9分)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________。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________,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下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细胞类型 增殖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无 癌细胞 无限 有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扩散转移 (2)抗原 效应T细胞 (3)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③记录观察A、B两组细胞的分裂次数(增殖代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
A组比B组增殖代数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有关;A组仍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
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为a。癌细胞由于细胞上糖蛋白的减少,所以具有扩散转移的特性。
(2)这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所以这些蛋白质会成为抗原;裂解靶细胞的为效应T细胞。
(3)实验目的:研究端粒酶活动与细胞癌变的关系,由此可知,实验变量为端粒酶活性的有无,因此可确定实验步骤。第一步分组标号,第二步强调两组之间的实验变量,其他因素相同。第三步记录处理实验结果,由相应结果推测相应结论。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此题解答就非常容易了。
(4)治疗癌症的新思路:由(2)题意可知,可从特异性免疫角度回答,由(3)题意可知,可从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角度回答。
- 8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