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讲义
现 代 汉 语
第二章 语 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语音具备物理性 (1)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决定的。语音的发音体是声带,因此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声带振动次数多,声音就高,反之则低,当然声带自身的长短、厚薄、粗细、宽窄、松紧等与音高紧密相关。
音高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声调上。 (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
它取决于音波振幅的大小,振幅大的声音就强,反之则弱。语音的强弱是由气流冲击声带的力量决定的,气流强,冲击音波的振幅大,声音自然就强。
音强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重音上。 (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
它取决于振动体振动延续时间的久暂。语音的长短是声带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语音中的语调、轻声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4)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
1
它是由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决定的,而音波振动形式又是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三方面决定的。语音的音色也是由这三者决定的,人可以主动控制自己的声带、气流和唇舌,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语音。
音色在语音中表现为区分元辅音。 (二)语音的生理性 1.肺和气管
肺是人呼吸气流的动力站,也是气流的活动风箱,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是语言的原动力。 2.喉头和声带
语音的发声带是音体 3.口腔和鼻腔
口腔是语音的主要制造厂 鼻腔和口腔都是共鸣器 (三)语音具备社会性 (1)从声音和意义的关系看
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示,这些并不取决于声音和意义本身,而是由社会成员来约定俗成。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约定,不同的民族、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等所用语音也都可能各不相同。
(2)从语音的系统性来看
一种语言用多少个声音,用什么样的声音作为区别意义的最小声音单
2
位,这些声音如何组合等等,也是由社会成员来约定俗成。
例如俄语语音系统中用来区别意义的声音要比汉语多出诸如颤音、复辅音等,但汉语中声调作用巨大,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也明显区别意义,这也与许多种外语形成了明显的不同。
语音的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出来。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单位,有的音节由一个音素构成,有的音节由两个或三个音素构成,普通话中一个音节包含最多的有四个音素。
(二)音节
音节是有音素构成的,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即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说话时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它是人们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普通话中基本音节有400个左右。 (三)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有辅音构成。汉语有21个声母。 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3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音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四)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普通话中共有10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和4个调位。 三、记音符号
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记音符号主要有:
第一,用汉字注音
第二,用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后的“注音符号”(注音字母)记音 第三,用罗马字拼音字母注音或记录汉语 (一)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发布推行的,是国家制定的拼写汉语、汉字的法定标准。
《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部分构成。
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汉字的注音工具 2.普通话的拼写工具
3.可以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 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
字母名称表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