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6:53:43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2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3分)

33.(10分)君与民的关系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演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2) 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2分)

(3) 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4分)

(4) 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2分)

34.(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在《有度》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一步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他认为只有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才能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他还提倡“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1分)他的主张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分)

⑵材料二中黄宗羲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分)

⑶材料二、三所反映出的共同的思想是什么?(1分)列举这两段材料中能反映该思想的关键语句。(2分)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

参考答案

1 — 5:CBACD 6 —10:ADBDD 11—15:DBAAD 16—20:DABCB 21—25:AAADB 26—30:DBAAC

31、(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每项1分,6分)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2分)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1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32、(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33、(1)重民生。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2)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3)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

(4)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34、⑴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1分)。他的主张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需要,成为秦国实现统一的理论基础(2分)。

⑵时代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政府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任意回答两点即可,2分)。

⑶材料二、三所反映出的共同的思想是批判君主专制(1分)。关键语句:材料二中“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三中“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言之有理即可,2分)。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